STEM教育成大趨勢 教師專業水平要求日增 - 明報升學網

STEM教育成大趨勢 教師專業水平要求日增

教育界近年積極推動STEM教育,中、小學各自發揮本身的優勢配合校情,發展校本STEM教育。STEM教育的發展百花齊放,在原有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的基礎上,近年加入藝術(Art)元素,由STEM變成STEAM。迦密愛禮信中學副校長兼校內STEAM聯絡組召集人的黃偉強表示,發展STEM教育是需要全校教師共同參與及通力合作的大型計劃,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掌握21世紀所需的能力。

STEM教育成大趨勢 教師專業水平要求日增
黃偉強副校長認為,發展STEM教育是大勢所趨,教師要樂於接受新事物,增潤個人的知識。他身旁的風箱就是由教師研發,讓學生看到氣流的變化。

水火箭、砌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等題目,都不是大學研究的課題,而是中、小學生正在埋首探究的一個又一個STEM項目。黃偉強副校長表示,現今小學已積極發展學生在STEM方面的才能,過往在中學做的水火箭實驗,很多學生在升中前已接觸過。近年學界亦正朝着炙手可熱的人工智能方向探究。

STEM涉獵多門學科

雖然學校對STEM的項目、推薦學生出戰各類STEM比賽的態度非常積極,但黃副校長坦言,學校並沒有一名專責STEM的教師。「以我的理解,STEM仍然是以傳統學科為基礎教授,如常識科和科學科,會透過不同活動讓學生把不同學科的知識連繫,並應用在實際用途上,學會把知識轉移和融會貫通。」任教常識科和科學科的教師如具備STEM知識,同時通曉相關教學法,日常教學更得心應手。
黃副校長又指,STEM實際上沒有固定的課程框架,涉獵的範圍也很大,包括電腦應用、物理、數學、美術、音樂,甚至在比賽中需要演說,連語文科目也不能「倖免」。「因此,假如有教師聲稱自己是STEM科的,幾乎可說是萬能,但那是沒有可能的!」

比賽提升學生能力

作為學校的STEM聯絡組召集人,黃副校長形容自己是一名銷售員,每項也略懂皮毛,再按校內教師的知識、興趣和經驗,接下外界不同的項目和比賽,變為跨學科的學習內容和推薦學生參與比賽,透過比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學習。
此外,STEM的教學方式也一反傳統,非常講求「動手做」,幾乎沒有一個STEM項目是能繞着雙手完成的。部分項目是開放式的題目,利用不同的方法去嘗試,也會帶來不同的效果,課堂充滿衝擊。傳統教師培訓較少觸及相關範疇,教師需掌握和加強相關的教學技巧和策略,才能應對課堂教學的需要。

STEM教育成大趨勢 教師專業水平要求日增
黃副校長鼓勵學生參加STEM比賽,圖中是學生設計的得獎作品。

教師擔任指導角色

黃副校長認為,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教師並不可能完全掌握。「過往教師懂得製作網頁已相當了得,現在大部分學生也懂得利用工具製作網頁。學生對新科技的吸收可能比教師更快,但教師卻能提供經驗和觸覺。」學生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一切從零開始,教師便擔任指導的角色,對科技有敏銳的觸覺,提供見聞和經驗,令學生減少走冤枉路,並在天馬行空的創意中提取有用的概念,最終成為比賽作品。
雖然科技不斷進步,黃副校長相信學生日後亦不會再「砌積木、玩彈珠」,今日所運用的科技知識終會落伍,但從比賽中學到的21世紀能力,例如解難、創意、合作、溝通等能力卻不會消退。
黃副校長表示,本港教育制度仍然是以考試為主導,學校招聘教師時也是以學科為主要考慮條件。如求職者有STEM的比賽經驗亦是優勢,因為能帶領學校發展不同的方向。對想投身教育界的年輕人,黃副校長則認為須先審視自己是否喜歡「對人的工作」,是否有愛心、有耐性、重視學生的成長,以及有清晰的表達能力。他更提醒,學校並不如企業般有明顯的晉升階梯,工作量亦十分龐大,例如在主科教學以外,還要兼顧STEM活動項目等,同時也要不斷進修、樂於接受新事物,增潤個人的知識。即使擁有36年教學年資的黃副校長仍在學習人工智能。「看到大學有課程,就二話不說去報讀。雖然有些知識(例如Micro Bit)在日常教學上未能應用,但在STEM比賽中卻是蹤影處處,派上用場。」

相關文章﹕
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兩大課程 全方位培育優秀科學及常識科教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