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不再政治冷感 研公共政策造時勢 - 明報升學網

青年不再政治冷感 研公共政策造時勢

反修例運動持續至今,一連串的社會及政治事件令不少年輕人萌生從政的念頭。今屆區議會選舉不少年輕政治素人勝出,他們摩拳擦掌,期望為社區帶來新氣象。社會政治化,年輕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擺脫政治冷感的標籤,但他們需如何裝備,才可在崗位上發揮核彈般的威力?

青年不再政治冷感 研公共政策造時勢
▲近年發生的一連串社會運動相信是不少年輕人的政治啟蒙(資料圖片)

如今的社會,不論老幼,均認為政治與自己息息相關,對政治事件高度關注,頻頻參與社會運動,甚至不少年輕人成為政壇新血,不論社區組織、政黨、區議會,還是立法會,均有他們的身影。香港中文大學大中華地區的政府與政治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統籌劉淳博士指出﹕「現時的政治環境對年輕人參與公共事務是良好時機,但同時亦存在挑戰。面對如此撕裂的社會,年輕人從政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政治理想與政治責任的關係,並掌握人文、社會科學的常識,否則是對公眾不尊重。」

多角度分析議題

由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開辦的大中華地區的政府與政治社會科學碩士課程,內容涵蓋大中華兩岸四地(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的社會議題,包括政治制度、國家社會關係、憲法與人權、公共行政、環境政治。課程建基於社會科學及政治學,多角度分析社會問題,藉此讓年輕人了解並可清晰傳達政治學的理念及概念。

青年不再政治冷感 研公共政策造時勢
▲劉淳博士指出,香港事務的根源是來自中國內地,若不了解內地的政制,是無法了解現時香港的社會爭議。

此外,課程非常著重交流,教授安排多次小組討論及報告,讓學生表述自身觀點,與其他不同教育、文化背景的學生互相交流。劉淳博士認為學生藉此可不停檢視自己的信念是否有事實及學理的根據,從而作出基於事實及學理的判斷,並從多角度分析同一事件,如了解持其他觀點的人的想法,分析他們的立場是否有事實根據、是否完全不可取。除了擴闊學生視野之餘,亦可減少極端化的思維方式,這對於欲從政的年輕人非常重要;學系亦會舉辦入學講座及研討會等活動,邀請知名學者探討大中華社會議題,亦會在校友日邀請校友回校講述社會議題,或求職及職場心得,並與學生深入討論;課程主要以英語及普通話為主,熟悉該兩種語言有利學生未來事業發展。

青年不再政治冷感 研公共政策造時勢
▲區議會選舉日,除了年輕人踴躍投票外,不少當選的區議員亦是年輕人或政治素人。(資料圖片)

三大能力全裝備

入政壇,固然要懂政治,掌握基本政治知識,但培養政策分析能力亦同樣重要。香港教育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副課程主任肖漢宇博士表示,年輕人參政需有三大能力﹕「首先要深入了解政策過程,培養自身分析能力及批判思維,分析政策是否有利社會;其次則要深入社區,理解市民的需要;最後就要以全球化角度思考問題,以不同學科、背景的角度分析,則可幫助自己對事件有更全面的理解。」

青年不再政治冷感 研公共政策造時勢
▲肖漢宇博士認為現時社會對政府的公共服務及管理的要求愈來愈高,因而年輕人從政需有較強的政策分析能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教大開辦的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著重理論與實戰結合的教學方式,涉獵廣泛的公共政策元素,主要包括管治及公共管理、社會政策、高等教育政策及管理。肖博士指,課程有四大特色:一)課程設計的方向集中政策研究,討論不同國家的社會及公共政策;二)學系與逾50間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學生可於不同類型的機構如香港紅十字會及香港美國商會等實習;三)學系安排學生到食環署、醫管局、房委會及立法會等政府部門及機關探訪,讓學生了解相關的政策運行,亦會定期邀請前政府官員到學校舉辦講座;四)學系亦非常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為本地或內地碩士生而設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比賽,以訓練他們政策分析的能力。該碩士課程適合有意投身政府部門或於公私營機構任職公共領導人員的人士修讀。

課程查詢
香港中文大學「大中華地區的政府與政治社會科學碩士」課程

電話:3943 7530 / 3943 7488
網址:www.gpa.cuhk.edu.hk/en-gb/programmes/postgraduate-programmes/mssc-in-gpgc

香港教育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課程

電話:2948 7460
網址:www.eduhk.hk/aps/zh/mppm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