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議題近在咫尺,例如廚餘回收、垃圾徵費和減塑,都與大眾息息相關。議題當中涉及不同持分者,需要具跨領域知識及全面視野的環境管理人才,從中協調及整合,達致社會發展及環境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目前,香港教育大學開辦「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並積極爭取專業認證,為社會及業界培育相關專才,推動社會及地球可持續發展。
要了解課程內容及發展出路,先由「綜合環境管理」此詞彙開始。教大「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課程統籌主任文裕邦博士表示,「綜合環境管理」是一個全面的管理方法,以平衡環境、經濟、社會及治理的需求,並確保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善用資源。
強調整體觀及協作思維
「綜合環境管理」強調整體觀及協作思維,他補充:「重視跨領域協作,通過整合不同的學科、政策及持份者,來解決複雜的環境問題。過往解決環境問題時,都基於科學,忽視了人的感受及地區文化。由於環境問題成因複雜,若從單一角度考慮,未必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要。綜合環境管理的目標是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滿足人類需求及經濟發展,平衡各方需求。」
相關例子可見於日常生活,他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便是一個典型的綜合環境管理例子。「污水處理涉及多個部門及專業領域,包括城市規劃、污水處理技術、環境保護、公共衛生等。當一個社會規劃新社區時,需考慮如何設置污水管道,如何處理及再利用污水,同時確保處理過程中,不會污染河流或地下水。這種協同過程正好體現『綜合環境管理』的功能,可確保污水處理系統有效運作,保護水資源之餘,同時減少對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
專業認證 積極提升課程認受性
為培育具跨領域、全面視野的環境管理人才,教大課程應運而生。他指,課程著重跨學科整合。「課程強調跨學科,涵蓋科學、社會科學、科技及教育等,讓學生全面理解及解決環境問題,並學習在跨領域中找到平衡點,應用相關知識實現可持續發展。課程由專業的環境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及教育科學家擔任講師,以豐富、最前沿的學術背景及實踐經驗協助學生。」
他指,課程團隊一直積極尋求專業認證的機會,為教大提供專業發展渠道,並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及優勢。「目前與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學會(香港環專會HKIQEP),申請課程成為該會認可課程,進展良好,踏入最後階段。一經落實,學生只要修讀指定學習領域,累積足夠學習時數,再經過考核便可申請成為香港合資格環保專業人員。」
設兩個副修科 深化知識
他表示,大部分科目設有體驗式學習,如親身研究紅樹林生態系統、到河流及海岸進行水質監測、參觀污水廠等,以提升實踐及解決問題能力。此外,學生於第三學年的暑假,將到相關公司或機構進行為期六至八星期的實習,以汲取未來職業發展中所需的綜合環境管理工作經驗。
學生更可選修「環境管理科學」及「可持續旅遊」兩個副修科目,前者提供環境科學領域的知識及實踐技能,以及在環境和工業領域的應用;後者則教授如何在保護本港的旅遊資源前提下,發展香港的生態旅遊。文博士指:「兩個副修科目都切合學生的興趣及需要,如學生對環境科技的科學知識及檢測工作感興趣,可選擇副修『環境管理科學』;如對可持續旅遊感興趣,或著重體驗及保護大自然,可副修『可持續發展旅遊』。」
前景理想 宜具備多元能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他指,新一代綜合環境管理人才需具備多項實力。「多學科知識,能夠綜合考慮問題;創新能力,善於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應對新興的環境挑戰;能有效與不同的持份者溝通,促進協作;能帶領團隊推動環境保護計劃,實現可持續目標;能深入分析問題,提出科學和合理的建議。」
他指,香港對綜合環境管理人才與日俱增,畢業生可於政府環境保護署及漁農自然護理署等部門,任職環境保護主任/督察、農業、漁業及林務主任等;或於非政府機構及綠色團體,任職自然護理主任或教育主任等工作。「私營機構亦求才若渴,不少環境顧問公司、檢測機構及承辦商都需要大量相關人才,行業發展前景理想。」
============================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JS8702)
最低入學要求
‧中文科及英文科達3級或以上;
‧數學科達2級或以上;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
‧兩科選修科達2級或以上,其中一科必須為生物/化學/物理/地理科。
*計算收生分數會有指定科目比重加成,詳情瀏覽JUPAS網站。
查詢
電話:2948 6438
電郵:dses@eduhk.hk
網址:www.apply.eduhk.hk/ug/programmes/i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