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與毅力推動成功 開創科研之路 - 明報升學網

好奇與毅力推動成功 開創科研之路

成功必須靠努力,但努力以外,懷著一顆好奇和堅毅的心,是推動成功的最大原動力。香港學生近年不乏資源推動STEAM科研教育,鼓勵他們拆解問題之餘,也啟發他們對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其實好奇心是與生俱來,不過科學家比大家有更多培育和訓練,更重要是他們憑藉堅持和毅力,經歷屢敗屢試直至謎團破解,最終研發出創新科研。「邵逸夫獎」兩位得獎者──2011年度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Bruce A Beutler教授自小熱衷於分子生物學,為了滿足好奇心而孜孜不倦追求科研知識;2019年度數學科學獎得主Michel Talagrand教授則憑著堅毅精神,克服先天眼疾,終在數學領域獲得國際殊榮。他們的科研項目不但造福人群,其勵志故事亦值得大家學習。

好奇與毅力推動成功 開創科研之路
Bruce A Beutler教授自小充滿好奇心,成就他日後在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好奇心化成科研推動力

Beutler教授自小對大自然、科學和動物生物學感到莫名的興趣,對分子生物學研究更是充滿熱忱,7歲已有當生物學家的志願,14歲便開始在父親的實驗室學習和工作。成長於科研世家,父親對他確然有莫大影響,「爸爸經常與我討論生物學,除了觀察,他還會一步步引導我採用實驗方法鑽研科學。記得當我研究一些物質時,我先以細菌測試卻找不到答案;後來聽從爸爸引導,在培養過程中經過反覆實驗,最終一項催化活性的研究誕生了,並成為我在實驗室的第一個發現和研究開端。」他的故事告訴我們,除了好奇心,透過不斷嘗試也是成功關鍵。

Beutler教授在父親實驗室的研究,奠定他往後在科研上的重大成就,「那些年的經驗有助我數年後成功分離腫瘤壞死因子(TNF),並發現它們的炎症特性。」Beutler教授在免疫學的成就,令他有份獲頒2011年度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好奇與毅力推動成功 開創科研之路
Bruce A Beutler教授研發的「自動減數分裂圖」(AMM)技術,在醫學層面應用廣泛。

當好奇心變成迷戀

對於好奇心,Beutler教授有一種迷戀和擇善固執。「當我尋找哪些因素令老鼠對細菌毒素產生抵抗力突變時,相關的問題整天在我腦海中縈繞,連做夢也想著,結果我花上5年反覆思考。這份迷戀可以是不計成本和所花的時間,但當你找到箇中答案,那種興奮實在難以言喻。」

令Beutler教授喜出望外的是,出席「邵逸夫獎」頒獎典禮後數天,他收到獲得「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消息。「在獲獎後的10年間,我還開發了『自動減數分裂圖』(AMM)的技術,它可讓我們以更快的速度識別導致免疫表型的基因突變,這比2011年的研究是一大進步,亦是我的科研生涯中最值得鼓舞的時期。」他強調不會滿足於這些榮譽,而是充分利用AMM作更深入的研究,例如研究抗病突變,對改善整體免疫系統有更精準的認知。

Beutler教授深信,好奇心為學習帶來無比幫助,「它推動努力學習和工作,帶來解決問題後獲得的樂趣,甚至將不可能變成可能。」他更鼓勵老師稱讚具有求知慾的學生。

好奇與毅力推動成功 開創科研之路
Talagrand教授於2019年獲頒邵逸夫數學科學獎。

堅持克服眼疾障礙與惶恐

Talagrand教授出生時便確診患有先天視網膜缺陷,一隻眼於5歲喪失視力,另一隻眼則在10多歲屢次發生視網膜脫落。對他來說,時間尤其寶貴,因擔心自己快將完全失明,而把所有精力集中於學習。他稱當時的視力還不算太差,很近的東西都能看得清楚,「只要出現視網膜脫落時,盡快求醫治理,情況是可以控制的,只是眼疾令我經常活在害怕失明的惶恐之中。」

他續謂,「眼球轉動時,眼內玻璃體會因黏著視網膜而容易導致視網膜脫落,於是我研究了一種自我測試方法,讓我稍為減少害怕視網膜脫落的恐懼。」幸好,奇蹟終在1981年發生,他接受了激光手術治療視網膜邊緣,讓他不再陷入隨時失明的痛苦。而那些苦難造就了今日的Talagrand教授,時刻懷著永不放棄的精神,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數學家。

好奇與毅力推動成功 開創科研之路
15歲的Talagrand教授(右)和妹妹合照,當時亦是他另一隻眼出現視網膜毛病的時期,需要多次進出醫院治理。

數學家父親的啟迪

Talagrand教授的父親同樣是一位數學教授,對他研習數學的歷程是一大啟迪。他分享與父親的一些點滴,「爸爸對我很有信心,即使我在考試中的拼字和文法有錯漏,他仍極力為我爭取升上高中的機會。15歲時進行眼部手術,因繃帶需要包紮一個月而留院,爸爸每天遠道由學校來探我,還教我一些數學理論,慢慢培養出我對這科目的興趣。出院後還須缺課4個月,我堅持自學錯過的數學和物理。這5個月,校長要求我要重讀課程,爸爸相信我已掌握課程內容而再次與他理論,結果沒有令爸爸和校長失望,我成為了數學和物理科的尖子生。幾何是數學中較難理解的主題,每當我不明白時便會向爸爸請教,他每次耐心解答,成為我沒有灰心喪志的推動力。」漸漸地,自行解決大部分數學問題,成為了Talagrand教授學習階段的極大享受,甚至變成撫平眼疾痛苦的安慰劑。

Talagrand教授直言,如果沒有眼疾,他或許會走不一樣的路。「獲獎最大的感覺是,我在研習過程盡了最大努力,我得到的回報已超越所想,已經是最寶貴的得著。」沒有人知道假如他的雙眼健康會有怎樣的結果,但他的勵志故事說明了:成就大事,貴在堅持。「當我解決問題後,我不會將問題放在一旁,而是專注鑽研課題。」這就是Talagrand教授的成功之道。他憑著多年堅毅,克服重重挑戰,在學術研究生涯上對集中不等式、隨機過程的上確界和自旋玻璃作出深遠貢獻,最終獲得「邵逸夫獎」。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