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工作對國際社會的重要,不言可喻。一個國際城市是否具備優良競爭條件,有賴可靠信實的實務翻譯。但翻譯工作並不只是為了應付實務工作,在多元文化及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社會,翻譯是知識創新的橋樑,也是開拓文化願景的必由之途。
南洋理工大學的筆譯及口譯碩士課程(前身為成立於2005年的翻譯與口譯高級文憑),創辦於 2016年,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翻譯課程,南大至今仍是新加坡高等學府唯一提供碩士翻譯課程的大學機構。選擇到新加坡修讀中英英中翻譯,同學除了可以在全球最高英語水準(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的「非英語母語」亞洲城市中學習及實踐中英英中翻譯,更能置身於多元語言文化的國際城市,感受其中的語言環境。
翻譯工作在文化保育、生態旅遊、醫療配套、電玩遊戲當地語系化、創意產業、文化調解及緩和衝突中擔當日益重要的角色。不過,很多同學往往受似是而非的社會定見影響,認為翻譯無法通過有系統的學習掌握。有人更受制於過時的說法,認為「人工智慧與電腦翻譯,已經取代人的翻譯」、「人工智慧或能替代筆譯工作,口譯還要依靠活生生的人」、「懂雙語,就能翻譯」及「翻譯理論不過是信雅達」。
人工智慧與機器翻譯(或電腦輔助翻譯軟體)已成為翻譯行業的趨勢。研究翻譯的學生和業內的同行都明白,只有清楚認識人工智慧與機器翻譯的局限和不足,才能更高效地選擇合適的翻譯工具與軟體,並運用更精准的指令來提升效率,保護客戶資訊,從而全面提高翻譯服務的品質。
然而,在某些文類的翻譯中,人類的創造力、文學敏感性以及對「腦力勞動」的執著熱愛(labor of love),是機器翻譯無法企及的。至於傳統的「信、雅、達」翻譯原則固然重要,但不妨回顧疫情期間,最通俗、最流暢且最生動的譯文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更有效地將防疫資訊傳播到長者和弱勢群體之中。口譯訓練也不只是對矢志成為口譯員有用,大量的外交人員都是口譯員出身。年青時接受口譯訓練更有助我們培養公關工作的軟技能soft skills 在公開演說時的聲量控制、音訊或節奏,以及積極聆聽等方面。而如果沒有基本的語言能力,AI 多種口譯程式是無法提升譯員的效率。
口譯及筆譯碩士課程特色
南大的課程秉持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宗旨,兼備思辨譯寫各應用層面,同時綜合人文與科技知識,新開設的科目有「AI、ChatGPT 及機器翻譯」、「人工智慧時代自動翻譯的語言優化:譯前與譯後編輯」、「多模態翻譯:戲曲、表演藝術與文化」。課程內容充實,師資完備,除了由該校研究翻譯出身的常任教授講授外,亦特別聘得譯界精英蒞校任教,當中包括新加坡國會及最高法院資深譯員。此外,每年暑假學院帶領學生參與美國與中國知名外交及翻譯學院特訓課程,讓同學有機會浸濡于不同文化,親炙曾出任聯合國及日內瓦中英翻譯的代表,于短期內提升臨場翻譯技能。
課程修讀時間一年到兩年,同學可于畢業後指定時間內留在新加坡求職待聘,也有不少同學繼續深造升學,留在新加坡或到其他國家或地區攻讀博士課程。值得留意的是,南洋理工大學是英國 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HPI)visa全球50所大學認可的其中一所,到新加坡求學,增加同學國際視野外,提升同學國際的競爭力。
==================================
課程查詢
關詩佩教授
南洋理工筆大學口譯及筆譯碩士課程
電郵﹕MTI@ntu.edu.sg
網址﹕https://www.ntu.edu.sg/soh/admissions/m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