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為全球知名的高等教育據點之一,其中八所政府資助大學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間廣受認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稱教資會)一直透過定期研究評審,檢視八大的研究水平,「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更首次將「研究影響」納入評審準則,以了解研究項目對社會、經濟,以至其他方面帶來的益處。教資會又委託著名國際研究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對「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中的「研究影響個案」進行詳細分析,結果顯示本地大學研究的影響超越學術範疇,對推動社會發展亦發揮重要作用。
教資會成立於1965年,負責就香港高等教育的經費撥款安排及策略性發展,向政府提供意見。教資會一直密切關注本地大學的研究發展,並約每六年進行一次研究評審工作。教資會於2021年公布「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顯示本地八所大學的研究表現卓越,其中七成的研究項目獲評為「世界領先」或「國際卓越」水平。評審小組成員大多是來自全球各地的學者,確保評審在獨立及公平原則下進行,結果客觀且具公信力。
評審結果分為五個等級,以四星為最高,代表研究達「世界領先」水平;其次為三星,代表研究達「國際卓越」水平。約七成的研究項目獲評為「世界領先」(25%)或「國際卓越」(45%)。香港的研究環境也獲評為優秀,逾八成研究環境單位被評為有助於產生「世界領先」或「國際卓越」的研究,證明本地大學研究表現在各方面均達國際級水平。
評審準則增影響力一環
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表示,近年「研究影響」在全球各地越受注視,社會關注學術研究與大眾生活的關係。除了新增「研究影響」作為「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評審準則外,教資會轄下的研究資助局自2018年起設立研究影響基金,鼓勵本地大學進行更多具影響力的研究項目,以及要求所有研究資助局資助計劃申請人提供項目的研究影響的可能性,以作參考。
為配合研究評審工作,教資會要求各大學按不同的學科向相關評審單位提交研究影響概覽陳述,當中包括學科的背景資料,以及跟大學整體研究影響策略的關係等。各大學合共提交了345個研究影響個案,涵蓋所有學術學科。教資會研究評審工作小組召集人Professor Chris BRINK指,超過八成研究影響個案被評為具有「出眾」或「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即五個等級中的最高兩個等級),結果令人鼓舞,亦肯定了大學的研究影響力。
度身設計評審指引
在評審研究影響的過程中,首要處理的問題是如何定義研究影響及其量度方法。Professor Brink解釋:「研究影響個案有機會來自單一研究,亦有可能來自多個研究項目,對社會、經濟的益處更有待時間的驗證。在『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中,我們將背後支持研究影響的有關研究項目的追溯期定為20年,結果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亦顯示本地研究對社會有卓越的影響力。」「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主要評估從2013年10月至2019年9月此六年評審期間產生的研究影響,但有關的研究影響最遠可來自過去20年的研究項目。
Professor Brink續稱,在設計研究影響的評審準則時,除訂立適用於所有評審小組的通用指引外,負責不同學術範疇的評審小組亦自行訂立專屬學科的評審指引,讓評審過程更為全面客觀,並照顧每一學科的特色。
===================================
獨立分析報告證大學研究具影響力
教資會委託Clarivate協助分析「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中各大學提交的342個研究影響個案,並完成一份主要報告及11份專題報告。鄧教授指,Clarivate過去曾協助前英格蘭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為「研究卓越架構2014」(UK 2014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的研究影響個案作類似報告,以及為英國四個高等教育資助機構提供「研究卓越架構2021」評審小組的學術引文資料服務,經驗豐富;相信Clarivate提交的一系列分析報告對本地大學及教資會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四大發現證影響力
分析報告由Professor Jonathan GRANT及Professor Jonathan ADAMS共同帶領的顧問團隊完成。報告中詳細分析各研究影響個案,並得出四大發現,有助本地大學及教資會確立日後研究與資助方向。
首先,是肯定本地大學研究對社會不同的範疇作出了重要貢獻。分析報告列舉不少本地大學的研究影響個案,例如驗證氟化氨銀對抑制蛀牙的效用、教授東西方傳統文化的公開廣播節目等,涉及不同的科研專項,證明本地大學的研究跟大眾生活息息相關。
其次,是引證了本地大學研究影響觸及全球。報告顯示約三分之二的研究影響個案集中在亞洲,主要為內地及亞太地區,這往往跟地緣、經濟合作夥伴等因素相關。另外,報告亦提及本地大學多與內地、新加坡、日本、韓國和澳洲等地的科研中心合作,進行研究。區域合作能促進本地科研發展,並將研究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廣到全球。
再者,是產生研究影響的大學研究質素突出。報告顯示在Clarivate科學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收錄的20,000份期刊中,發表的本地研究由2000年初約5,000篇,提升至現時每年約25,000篇,增幅顯著。報告又列舉了五篇屬公共衞生及醫療範疇的論文和兩篇關於資訊科技的研究論文,在學科規範化的引文影響力(Category Normalised Citation Impact (CNCI))指數超過平均值100倍。
最後,是本地大學的研究項目為政府不同的政策提供了實用的分析。雖然用作評估的研究影響個案是在2013至2019年期間發生,但報告證實本地大學的研究項目為香港特區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的戰略重點提供基礎。報告肯定學術研究將有助於香港發揮現有四大優勢,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以及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並同時承擔四個額外的「中心」角色——國際航空樞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鄧教授稱,由於不少本地大學過往沒有評估研究影響的經驗,教資會特別舉辦工作坊,協助大學了解及提交研究影響個案。他形容:「外界越來越關注學術研究對社會的影響及益處,未來教資會將繼續推動大學開展更多有影響力的研究。」
設搜尋資料庫
除了撰寫分析報告外,Clarivate亦設立專門搜尋研究影響個案的資料庫,方便學者分析學術研究對香港社會的廣泛影響,以及進行知識管理及知識轉移等,為日後研究打好基礎。資料庫網站於5月22日正式對外開放,公眾可按不同的選項,如研究影響主題、專題類別、研究影響範疇、影響地區或資助機構等,搜尋或篩選不同的研究影響個案。另外,公眾亦可到教資會網頁瀏覽「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及教資會委託Clarivate製作的「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研究影響主要報告及11份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