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 明報升學網

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
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縱然常說「學習不是求分數」,但很多香港學生仍然感到沉重的壓力,學生的精神健康值得大家關注。靜觀(mindfulness)課程在外國已推廣了20多年,在香港的學校也日漸受到注視。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盧希皿博士研究靜觀已有10多年,認為靜觀可提升自我覺察能力,幫助專注,提升學習能力,應融入學校課程,在2022/23學年獲資助展開了「推行校本靜觀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並於香港佛教聯合會七間會屬小學、保良局志豪小學及香港女青年會Y SENse特殊學習需要服務中心推行校本靜觀計劃及進行成效研究。計劃推行一年,共有600多名初小學生完成八堂靜觀課程,並在多間小學開辦了10個為SEN學生而設的靜觀小組。

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br/>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學生通過靜觀,放鬆情緒,紓緩學習壓力。

 

全方位提升學生心理健康

盧博士直指,香港的學校課程緊迫,少有學校深入地推行靜觀課程,「推行校本靜觀活動於小學課程計劃」是一個好開始。獲得凌雲寺基金等資助,共42位老師和社工可免費參加為期六天的「兒童靜觀課程專業培訓」。盧博士分享靜觀為學生帶來的好處,「透過靜觀訓練,學生能學習到平靜及專注當下,也能自我覺察身體反應和情緒變化,減少焦慮感,留意到憤怒時的身體變化,隨著覺知,學生便能啟動自我調節的能力。」在持續的練習中,更能改善溝通和朋輩關係。「對於特殊教育需要(SEN),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和自閉症譜系障礙學童,受訓的兒童能夠自我調節情緒、改善過度活躍和焦慮感,對於整體行為均有進步。」

靜觀如何能提升社交能力?盧博士解釋,「當學生情緒不穩定,就課程所學,他們可以按一下『暫停掣』,例如拍拍膊頭、手背,表示暫時停下來,不說話、不作反應,留意呼吸,冷靜下來讓情緒退去。在靜觀小組裏,遇上很愛說話的學生,老師會帶一顆『分享石』,當石頭傳到學生手中才可發言,藉著這個訓練,學生可減少衝動,學習聆聽,多理解身邊人,建立同理心。在培養同理心的過程中老師必須體現靜觀將訓練先行內化,留意個人壓力,保持靜觀(being mindful),在靜觀中教學(teaching mindfully),在日常校園生活中關懷同學,在校園營造靜觀及關愛的氛圍,學生自然會推己及人,關心別人的壓力,強化社交能力和朋輩關係。」

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br/>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盧希皿博士喜見計劃反應正面,希望能更進一步推廣至更多學校。

計劃的研究團隊通過學生、家長及教師問卷,以及不同的心理測驗,發現初小學生在八節課堂活動後焦慮感明顯降低,減少了過度活躍的表現,在朋輩關係及認知調節上有明顯進步。參加靜觀小組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在情緒症狀、自我調節、過度活躍、焦慮、整體行為上有所進步。盧博士相信計劃已播下種子,靜觀能夠從課程慢慢滲入校園及學生的生活之中。他理解小學學校課程緊迫,有些學校在午飯前後或課餘活動前進行靜觀練習也是很好的安排。在計劃成果分享會上,盧博士向120分位教育工作者及社區人士報告了計劃在學生上的成效。

佛教慈敬學校李芊澄老師認同計劃將正念課程作為精神健康的普及性預防工作,有助學童及早掌握處理壓力的知識及技巧,減少日後出現情緒病的可能性。參與SEN學生小組推行的香港女青年會社工朱巧莊姑娘又強調在到校服務與教師及家長的緊密合作,她指出在專業培訓後,她能夠更敏銳地回應特殊需要學童的需要,將靜觀融合行為訓練,加強他們自我調節的能力。

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br/>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陳涴澄同學(前)認為靜觀課程好玩有趣,進行身體掃描幫助身體放鬆;吳永雄校長(右一)及劉雪華老師(左二)均認同靜觀有助學生培養專注力。

認同靜觀正向價值觀教育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屬小學校長會主席、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校長吳永雄是計劃的推動者,計劃在過去一年於會屬7間小學進行,他對靜觀課程的效果非常滿意。吳校長稱佛聯會會屬小學一直主張推行正向價值觀教育,「我們7間會屬小學已設有禪修室,惟師資需要加強,今次能夠參與計劃,每間學校進一步有兩至三位老師接受培訓,便有助將靜觀的正向價值觀融入整個校園。」

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br/>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參與學校教師一同接受培訓,學習向學童推行靜觀課程。

吳校長分享學生練習禪修和靜觀後的轉變,「由於自我覺察能力提升,很多難以專注、坐唔定的學生都能靜下來,能夠坐定定上堂,專注力增加,控制情緒,在ADHD和資優學生方面的效果尤其顯著。而且測驗前後也見進步大,情緒較穩定,也能集中溫習和答題。」家長也非常認同,他們希望學校能夠一直推此計劃,不只學生得益,連老師和家長也受惠,「經過培訓的老師也提升自我覺察,在日常課室管理上可以實踐,令管理和課室運作更輕鬆。計劃還設有四節家長工作坊,將靜觀融入到家庭教育,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在家禪修,加倍提升孩子的投入度,一起延續正向價值觀。」

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二年級學生陳涴澄認為禪修好玩,「我們上課時,老師帶我們到花園進行10分鐘身體掃描,到頭到腳留意身體每個部位。學習靜觀可以幫助我放鬆,也培養耐性。」涴澄高興地分享靜觀為她帶來的變化,「我以前比較容易緊張,溫習也容易分心,練習靜觀後,溫習和做功課更專心,維持的時間更長。」老師劉雪華也認同靜觀及學習呼吸,學生能減少緊張,加倍集中。涴澄表示現在在家也有跟媽媽一起練習3分鐘身體掃描,每次做完之後都感覺輕鬆舒暢。

理大推動靜觀課程融入小學教育<br/>成效反映有助學生認知發展及精神健康
參與計劃學校設計不同的靜觀活動,配合適切的場地,提升學生學習靜觀的興趣及投入。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