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 明報升學網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
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是否也曾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下一步該如何走得更遠?對不少在職青年而言,進修碩士課程既是一次知識增值之旅,也是一場現實與理想的拉鋸戰。昂貴的學費和沉重的經濟壓力,往往令許多心懷夢想的人裹足不前。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右一)與三位第四屆「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得獎者會面。

鼓勵深造 培育專業人才

為了打破進修路上的重重障礙,同時應對社會對高學歷人才的迫切需求,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自2020年起以先導計劃形式推出「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專為有志於香港優先範疇發展的本地大學畢業生提供碩士課程資助,拓展香港高端人才庫。其後,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為鼓勵更多本地學生深造,於2025 / 26學年起,政府推出全新「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資助名額增加至每年最多1,200個(包括教資會資助大學及自資大學),每名學生可獲最高10萬港元資助,修讀與八大優先範疇相關的碩士課程,包括「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數碼轉型與創新」、「香港國際貿易與金融中心的地位」、「法律、爭議解決與知識產權貿易」、「中西文化交流與人文學」、「創意產業」、「健康生活和關懷社區」,及「可持續發展城市和區域發展」,更廣泛地吸納及培養本地優秀人才,進一步推動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此外,獎學金不僅著重學術與專業發展,更強調承擔和回饋社會的理念。因此,大學在甄選得獎者時,將考慮學生是否做好準備及具備能力,在完成課程後在香港或大灣區內的相關領域從事全職工作或創業,為香港未來發展作出貢獻。

三位先導計劃得獎者的故事,充分展示獎學金的巨大價值。不僅為本地青年卸下學費壓力,更讓有潛力的年輕人能夠在自己熱愛的領域深造,將所學回饋社會,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隨著全新「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的推出,未來會有更多有志青年踏上深造之路,以專業知識和熱誠共建香港。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右一)喜見三名獎學金得主實現進修目標,學有所成。

第四屆「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

三位來自第四屆「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得主——鄭耀龍、呂海欣和王沅琛,正是這項獎學金計劃的成功例證。他們來自不同背景,卻因一個夢想與獎學金結緣,並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

鄭耀龍 (Moses)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
仁心仁術 為香港中醫發展注入新意念
現為註冊中醫師的鄭耀龍(Moses),專注於骨傷科,並已累積豐富的臨床經驗。儘管已在業界站穩陣腳,Moses深明學無止境的道理,為了提升專業水平,他打算報讀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課程,但高昂的學費讓他猶豫不決,直到收到校方轉發有關「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的電郵,才發現這個與他的學術需求高度契合的資助機會。Moses表示:「有獎學金資助,大大減輕了財政負擔,令我能專心提升專業水平。」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獎學金鼓勵得獎者以專業服務社群,Moses於兩年間主持了數十場中醫健康講座,為超過100人提供義診服務,回饋社會。

兩年的中醫學碩士課程涵蓋骨傷科的進階理論、診斷技術及現代中西醫結合治療技術。在學期間,Moses更有機會參與中風康復及長新冠的研究和義診,有助為病患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和治療。「我曾遇到一位患有前十字韌帶(ACL)部分撕裂的病人,經詳細評估後,認為可透過中藥、針灸等保守療法達致康復,而無須進行手術。」這次成功的臨床案例,激發他深入研究ACL保守治療的可行性。他打算將論文投稿於醫學雜誌,同時整理成臨床指南,期望為業界帶來新的啟發。

獲得獎學金後,Moses除了在學業方面努力衝刺,也積極參與社區講座與義診活動。「獎學金強調服務社會,因此我開設了Instagram專頁推廣中醫知識,也在社區中心為老友記講解痛症與保健。」他表示,政府日後若能進一步將中醫納入主流醫療系統,將有助減輕公共醫療負擔,亦有利提升中醫的專業形象與普及率。

展望未來,Moses目標是晉升主治醫師,繼續在前線服務病人,同時培育後輩,為業界注入新動力。他認為中西醫可互補發展,「知識應該用於服務社會,最重要是幫到病人。」Moses語重心長地說。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Moses定期參與社區講座和義診活動,為長者們講解痛症舒緩與保健之道。

呂海欣 (Sylvia) 嶺南大學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
藝術連結社群 策展為香港文化添彩
「我是在網上搜尋時偶然發現這個獎學金計劃。」呂海欣(Sylvia)笑說。她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現從事策劃商貿展覽及文化活動相關工作。儘管是商科背景,Sylvia一直熱愛藝術與文化,早年便曾參與藝術節籌劃工作,Sylvia表示:「我希望有系統化地學習策展理論,加強藝術方面的知識。」為實現夢想,Sylvia報讀了嶺南大學策展與藝術史文學碩士課程,她坦言,獎學金對她的進修相當重要,不但減輕了學費負擔,也增加她投身藝術領域的信心。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Sylvia希望有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修讀藝術相關課程和投入這方面的工作,令藝術不再小眾,真正走入普羅大眾的生活中。

修讀碩士課程期間,Sylvia專注研究荷蘭黃金時期的繪畫藝術,由於當時荷蘭的貿易發展蓬勃,藝術品市場除了服務皇室,也為中產和普羅大眾提供投資和收藏的機會。「這啟發了我思考如何在香港推動結合藝術和商業的策展模式。」她期望將這種「藝術走入生活」的模式帶進本地藝術產業,讓藝術更加貼近大眾,引起共鳴。課程也讓她學會從觀眾角度策劃展覽,明白展覽不應只是靜態陳列,要加入互動和沉浸式體驗等元素,同時善用社交媒體,讓觀眾能夠參與創作和分享。

談論到香港的藝術發展,Sylvia認為香港具備成為國際藝術交易中心的潛力,「低稅率、完善基建和國際化買家,加上政府日益重視文化發展,這些利好因素都是造就藝術經濟的優良條件。」她期望未來能參與更多大型藝術展覽的策劃與推廣,運用商業思維與藝術觸覺,為香港的創意產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Sylvia熱衷藝術文化,曾參與籌備藝術節及策展工作。

王沅琛 (Amy) 香港科技大學資訊系統管理學理學碩士
從城市研究轉戰資訊科技
很多人在畢業後都會尋找與自己本科相關的工作,本科時修讀城市研究的王沅琛(Amy),畢業後卻毅然轉換事業跑道,投身資訊科技行業,在一家公共事業機構的數據部門擔任經理,同時進修香港科技大學的資訊系統管理學理學碩士課程,精進專業知識。Amy坦言獎學金減輕了財政壓力,讓她能夠挑選更適合自己事業發展的課程。她認為獎學金計劃像一個篩選清單,申請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政府在哪些領域需要人才,從而幫助她做出更明智的學術和職業選擇。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對於有志申請獎學金的學生,Amy建議提交一份詳細說明自己於完成課程後如何為香港優先範疇作出貢獻的計劃書,展示自己的學習計劃切合香港發展需要。

Amy很滿意課程的內容,她表示:「這個課程非常貼近業界需求,我們需要學習如AI和數據治理、私隱管理、區塊鏈等最新技術,學校更會不定期邀請業界專才舉辦講座,幫助我們掌握最新的科技資訊,為未來在AI和數據治理領域的深入發展奠定基礎。」她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例如Amy在公司推動數據治理時,將一個私隱管理課程獲得的知識運用在工作上,令她更有效地處理辦公室私隱保護的問題。

隨著香港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數據治理與人工智能的應用愈見重要。Amy期望未來能透過她的專業知識,助力香港的可持續發展,並推動本地創新科技進一步邁向國際。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Amy在職業轉型之際,積極進修資訊系統管理學理學碩士課程,並應用所學推動公司數據治理。

知識加冕育專才 推動優勢產業發展<br/>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助青年夢想起航

關於「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

「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於2025/26學年起推出,計劃聚焦八大優先發展範疇,每年資助最多1,200名本地學生,修讀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或自資大學(包括應用科學大學)的研究院修課課程,其中八所教資會資助大學在第一及第二屆獎學金計劃將分別提供161個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每位獎學金得獎者可獲最高10萬港元學費資助,獎學金只可用作支付學費,得獎者仍須支付不少於與其他教資會資助全日制學位課程學費水平相同的學費(例如2025/26學年為44,500港元及2026/27學年為47,000港元),以及扣除獎學金金額上限後的學費。

有關合資格課程資料及申請程序等詳情,請瀏覽有關大學網頁或向大學入學事務處查詢,亦可參閱教資會網站:https://www.ugc.edu.hk/big5/ugc/activity/ftss.html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