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 明報升學網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下稱教資會)既是政府的諮詢組織,也是政府與本地資助大學之間的橋樑,在推動香港高等教育發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資會一直支持大學發展,貢獻社會,透過多項措施引領各院校提升教研水平、培養人才,促進國際化及加強與內地聯繫。這一切工作殊不容易,對香港未來發展亦有深遠影響。政府早前宣布由證監會主席雷添良接任教資會主席。即將卸任的教資會主席唐家成表示,本港高等教育取得非凡成就,實有賴政府及各界多年來鼎力支持,使大學得以創造豐碩成果。他熱切期待教資會及其資助大學繼往開來,精益求精,為國家和香港的未來作出更大貢獻。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唐家成主席過去七年帶領教資會,不遺餘力推動本地高等教育發展。圖為唐主席與研資局主席黃玉山教授及教資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合照。

唐家成主席熱心公職,非常關注本地青少年的發展及高等教育的事務。他早在2011至13年期間已擔任教資會委員,及至2016年獲委任為主席。近年來,教資會推陳出新,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支持高教界追求卓越。有關工作和措施大致可以三大策略方向歸納。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唐主席(右四)頒發2022年教資會傑出教學獎予得獎者

策略一:全方位推動大學發展 鞏固優勢 與時並進

教資會分別於2018年及2021年年底完成兩輪三年期規劃工作(2019-22三年期及2022-25三年期),並成功於翌年獲立法會財務會批出款項,提供604.7億及632.1億港元作經常撥款資助各所大學。教資會在2022-25三年期規劃工作中更利用數據為本的全新評審方式,並引領大學在擬定《規劃工作建議書》時,考慮社會發展趨勢及政府方針,當中在規劃工作首次引入「全人教育」一環,注重大學在價值觀教育,以及提升守法和國家安全意識的工作。教資會亦藉規劃工作,鼓勵大學在其優勢領域發揮強項,為香港在創科以至不同領域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為協助資助大學提升透明度,教資會與各大學於2019年簽署了首份適用於2019-22三年期的《大學問責協議》,並於2022年簽署適用於2022-25三年期的更新協議。協議詳細列明公帑資助相關的職責和責任,並載有表現指標,藉此提高大學問責性,同時為三年期規劃工作提供數據分析資料。

另外,教資會透過撥款支持各大學在不同層面推動國際化及加強與內地的連繫,其中包括自2019年起向各大學撥款5,000萬港元,推動他們舉辦境外交流和實習活動,提升學生的非本地學習經驗;撥款2,000萬港元予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協助院校在國際博覽會進行推廣香港高等教育的工作;撥款1,000萬港元資助四個內地與香港的大學聯盟舉辦各項學術及交流活動,如大灣區學生在線課程等,以助本地學生和教研人員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教資會委員到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

策略二:以學生為本 支持教學發展及推動多元共融

為培養更多高端人才,教資會特別推出「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獎學金計劃」先導計劃,在2020/21至2024/25學年,每年為最多1,000名修讀指定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本地學生提供上限120,000元的獎學金,藉此吸引更多優秀的本地學生於有利香港發展的優先範疇深造。

另外,教資會又在今年初推出「學生運動員學習支援及入學計劃」,於2022至25年期間預留一億元撥款予八大支持有意作雙軌發展的傑出運動員,其中包括推出直接錄取計劃或優化現有入學渠道,以及加強為學生運動提供專屬支援,以便他們兼顧訓練比賽和學業。單是2022/23學年,計劃已涵蓋150名修讀學士學位課程的合資格學生運動員,當中逾半為本學年新入學,更有不少屬曾出戰東京奧運的香港代表隊成員及四位奧運獎牌得主,令大學面貌更趨多元化。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教資會與高教界持份者進行交流

學生支援方面,為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教資會先後於2020年11月及2022年4月兩度撥款各5,000萬港元予各大學加強學生支援服務,關注他們在心理、精神健康、職業規劃及發展、體能與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需要,以及組織學生參與抗疫相關的義工活動或推動疫後復原的志願服務。另外,2015年至2025年間,教資會亦撥款共1億3,750萬港元,讓大學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包括購置輔助器材和設備、加強教學和行政人員的培訓,以及舉辦更多活動,鼓勵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校園生活。

疫情期間,各大學廣泛採用網上教學模式,教資會為鼓勵大學在疫後新常態的教學環境持續善用虛擬教學,提升整體教學體驗和效益,特別撥款1億6,500萬元予八大有系統地合作推展虛擬教學。另一方面,教資會亦於2019年倡議成立香港高等教育卓越教學聯盟,廣邀歷年來獲頒教資會傑出教學獎的大學教師加入,藉專業交流與合作,攜手推動優質教學。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教資會撥款予大學校長會國際化小組在國際博覽會中設立香港館

策略三:促進研究發展 深化研究影響

大學不但是人才的搖籃,也是研究重鎮。教資會一直密切關注本地大學的研究發展,並每六年進行一次研究評審工作。最近一次評審工作於2020年進行,教資會特別邀請360多名海內外專家組成13個評審小組,評審逾16,000個研究項目。結果肯定了八大的研究達到世界卓越領先水平,在研究影響和研究環境方面亦表現優異。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唐主席於記者會公布研究評審工作2020的結果

教資會又於2018年透過向政府提交《研究政策及資助檢討報告》,成功爭取政府向研究基金大幅注資200億港元,讓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每年可撥出更多款項資助優秀和具潛力的研究項目。除此以外,教資會亦於今年中完成公帑資助研究課程學額的檢討工作,向政府建議增加課程學額,並獲得接納。研究課程學額將由現時每年5,595個逐步增至7,200個,增幅接近三成。隨着學額的增加,大學可望培育更多年輕的研究人才,為科研事業作貢獻。

為鼓勵本地大學進行協作研究,教資會更特別成立研究影響基金,讓大學的研究人員有更多機會與學術界以外的持份者合作,推動創新,同時切合社會需求的研究。計劃自推出以來,共撥款約4億2,000萬港元資助66個研究項目。

教資會為提升研資局的營運效率,先後進行了兩階段的檢討工作。首階段檢討於2017年完成,範圍涵蓋研資局的架構及各研究計劃的組合分配;次階段檢討亦已於2019年完成,並提出13項優化建議,進一步精簡運作,改善效益。

=================================

寄語大學精益求精 貢獻國家及香港

過去短短數年,教資會結合政府政策及社會所需,致力實踐多項新措施及改革,推動大學邁向新里程,同時定下多個高等教育發展目標和願景。展望未來,唐家成主席深信教資會定會在高等教育上作出更大貢獻,支持和引領其資助的大學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加強人才培訓、科研發展,以至促進本港與內地的聯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雖為彈丸之地,卻坐擁多間世界級大學,教研成就卓越。唐主席認為大學應當充份把握競爭力,發揮所長,並珍惜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得天獨厚的優勢。「教資會一直擔當政府與大學之間的橋樑,一方面與大學合力落實政府的政策目標,另一方面持平地就高等教育的發展向政府提出意見。教資會內以本地委員為主,包括社會各界翹楚和本地資深學者,約佔三份之一的內地及海外委員,均為聲望甚隆及具豐富管理高等教育經驗的知名學者,有助推動香港高等教育聯通內地及國際,讓本港各間大學在世界舞台上創出佳績,貢獻國家及香港。」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致力追求卓越 實踐高等教育願景 教資會工作回顧與前瞻
教資會委員不時到各大學探訪考察,了解最新發展。唐主席期望教資會未來進一步加強與大學的聯繫和合作,助各大學發揮獨特的優勢,在世界舞台上創出佳績,貢獻國家及香港。

孕育優秀人才 助港融國家大局

教資會將於明年開始籌備2025-28三年期規劃工作,以訂定下一個三年的學額和經常補助金的分配建議。教資會將因應行政長官在《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的目標,鼓勵大學開辦更多STEAM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八大中心」相關的課程,令修讀相關課程學生的人數比例分別達至約35%及60%的目標,培養更多本地人才,助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除了增辦課程,教資會亦將積極推動「全人發展」。教資會正積極探討推出新項目,提倡服務學習、社會責任、正向教育及持續自我提升等多元化全人發展目標,並結合政府支持社會流動的大方向,通過聚焦協助弱勢社群,豐富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學習體驗,以培養對社會有承擔、對自己有要求,同時具備國家觀念及香港情懷的未來楝樑。

隨着各地陸續放寬入境檢疫安排,各大學正積極籌備及與外地機構聯絡,以期恢復學生交流活動。唐主席認為,讓學生到海外及內地交流,既有助開拓國際視野,亦可鼓勵他們放眼粵港澳大灣區的機遇。教資會將緊貼疫情變化及各地檢疫安排的放寬進度,適時加大支援力度,協助本地資助大學舉辦更多交流體驗活動,以期在2025/26學年或之前達成約半數本地本科生具備香港以外學習經歷的目標。

研究方面,八大一致認同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有效確立穩健的研究評審指標,並有助向國際推廣香港卓越的研究水平,教資會正籌備下一屆的研究評審工作,將於明年起諮詢大學對評審框架和方法的意見,鼓勵校方在追求學術卓越的同時進行更多有利社會經濟發展的研究,進一步提升本地大學的國際聲譽。

夥同本地大學 說好香港故事

談及提升國際聲譽,教資會亦將藉着與大學合作,在國際層面說好香港故事,主動向外地清晰展現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特別是香港高等教育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成就,從而吸納更多人才來港,促進本地大學與內地及國際學術機構的合作。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