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學不僅是技術的總和,更是驅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科大)工學院的兩位學生,以他們獨特的學習歷程,展現科技如何結合個人興趣與志向。透過參與學院提供的多元學習體驗,包括跨學科研究、國際交流、科研實踐與競賽歷練,他們不僅拓展專業深度,更培養出獨特的競爭優勢,為人生開啟無限可能。
從興趣出發 走進工程的世界
「小時候我其實不知道什麼是工程學,只是單純喜歡修理東西與自製模型。」三年級生虞啟林(Karl)憶述中學時初次參加科大講座的經歷,「看著教授用簡單的道具詮釋複雜概念,我才恍然明白原來工程離我們那麼近,亦那麼有趣。」Karl目前修讀工學士(計算機工程學及生物工程學——延伸主修人工智能)、副修機械人,正是因為科大提供跨學科學習平台,讓他能結合對生物學與技術的熱愛。
另一邊廂,工學士(航空航天工程學)四年級生姜皓霖(Bosco)自小在機場觀景台看飛機起降,對航空充滿嚮往。選擇航空航天工程學課程,是他將童年的好奇心轉化為人生方向的起點。他表示:「科大的航空航天工程課程為我提供專業訓練,加上多元文化氛圍與國際交流機會,讓我在探索知識同時拓展世界觀。」
航模隊歷練:從學習者到領導者
入學不久,Bosco加入了擁有逾60位成員的科大航模隊,參與飛機設計、製作及國際比賽。2023年,他代表科大參加美國航空航天學會主辦的「設計/建造/飛行比賽」,親自參與飛機設計、原型機測試與調整。「那次重點在學習與吸收,為之後的挑戰奠定基礎,而參加國際大型比賽亦讓我大開眼界,見識到其他學生在這方面的實力。」
翌年,他晉升為分隊隊長,帶領團隊出戰英國模型飛行協會的「有效載荷挑戰賽」的數量挑戰賽。身兼策略與協調角色,最終航模隊首度參賽即奪冠,他坦言:「從無到有建立團隊默契,見證飛機起飛那一刻,成就感非筆墨可形容。」
Bosco曾獲運流局香港航空獎學金計劃及教育局外展體驗獎,這些獎學金讓他得以專注訓練與比賽,甚至資助他體驗滑翔機的難忘經歷,深化其航空技術與實際操作能力。
跨界實踐:從實驗室走向全球社區
而Karl則積極投身科研與社會創新。他參與本科生研究計劃,在賴勇教授實驗室進行益生菌基因改造研究,結合合成生物學與基因啟動子演算法分析,探索疾病預防的新可能。
此外,他也曾經參加大疆主辦的RoboMaster機甲大師比賽,開發機械人自動瞄準系統,融合機器學習與嵌入式技術,實現人工智能與機械人的跨域應用。
對Karl而言,工程的價值不只在於技術本身,更在於回饋社會。他參與「視野無界」(SIGHT)服務學習項目,隨團遠赴斯里蘭卡茶園社區,協助設計電子化健康篩查系統。「看到當地護士運用我們的系統提升居民健康管理,才真正體會到工程的意義,是改變生活、賦能社會的力量。」
國際視野 在實習與交流中找方向
Bosco曾於民航處適航部實習,深入了解飛機審查、核證等程序,親身體驗航空工程的專業日常。他亦參加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交流半年,期間不僅修讀航空工程課程,還親身駕駛滑翔機與小型飛機。他說:「親身飛行讓我真正確認,未來我希望在工程與飛行間,走出自己的雙軌發展。」
Karl現正身在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參加為期九星期的暑期研究計劃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活動,聚焦於腦機接口與神經啟發人工智能。「我希望在跨界領域汲取經驗,也思考如何將科研轉化為實際應用。」他計劃未來攻讀研究院,甚至創業,將創新科技落地成真。
學習不止於課堂 工程夢在科大起飛
Bosco現正準備報考見習機師計劃。他深知,大學教育雖非專為訓練機師而設,但所汲取的航空知識、國際交流經驗與語言能力,正是他在航空領域的最大優勢。
兩人皆鼓勵準備升學的DSE生以興趣為起點,深入了解大學提供的資源與平台。Karl坦言:「如果沒有熱誠,就難以堅持;但有了興趣與方向,每個選擇都充滿意義。」Bosco補充道:「科大給了我們超越課堂的機會,包括比賽、交流、實習與獎學金,這些正是打造競爭力的關鍵。」
聯招放榜在即,科大工學院將於7月9日舉行「網上聯招諮詢」,由教授介紹各學系特色,以及最新「彈性收生安排」及「入學獎學金」資訊。
立即登記:
===========
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
電郵:sengoutreach@ust.hkm
網址:https://shorturl.at/ymUyO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