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 明報升學網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
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中醫藥學源遠流長且博大精深,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亦是數千年古人的智慧結晶。隨著世界對中醫的認識日增,其地位也愈來愈受到重視。香港浸會大學日前已順利舉行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由兩位長期從事中醫藥研究的傑出專家學者 — 陳立典教授和陳士林教授榮膺殊榮,兩人在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和傳統中醫藥質量與鑒定研究工作的卓越成就喜獲肯定。

由於疫情,是次頒獎典禮移師至線上舉行,由張安德慈善基金董事張敬智先生、評審委員會主席陳凱先院士、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衛炳江教授、以及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共同主禮。獎座和證書已於典禮前以專遞送給兩位得獎人。此外,兩位得獎學人於網上講座中,與近400位參加者互動交流,探討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未來發展路向。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在致開幕辭時提到,中醫藥是浸大獨有的優勢之一。浸大在去年先後獲得中醫醫院的營運權和創新科技署資助在科學園成立中藥創新研發中心,他期望未來香港中醫醫院的營運將創造一種新的中醫藥發展模式,推進中醫藥的長遠發展。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呂愛平教授透過視像祝賀兩位得獎學人,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是跨學科研究的引領者,浸大頒發這個國際貢獻獎正好配合目前跨學科研究的大趨勢。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頒獎典禮主禮嘉賓包括張敬智先生 (第二行中)、陳凱先院士(第三行右)、衛炳江教授 (第三行中)和呂愛平教授 (第三行左)。(上排左起) 評審委員會委員梁秉中教授、陳可冀院士、蘇國輝教授亦出席典禮恭賀兩位得獎學人。

陳立典教授:中西合璧助患者全方位康復

陳立典教授是一位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專家,亦是這個領域的開拓者和帶頭人;現任國際物理醫學與康復醫學學會執行委員及中國康復醫學會會長。陳教授提到有關中西醫結合康復的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教授在1988年首次提出,他分享當初的研究理念是有感身體功能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不但自身會感到痛苦,他們的家庭照顧者,甚至整個社會也為此付出社會成本,而當時康復治療技術的成效不彰,促使他投入這個領域尋找突破點。

陳教授說:「中醫對康復治療的經驗記載和理念非常多,不過缺乏梳理和以理論基礎整合,沒有一致的評估工具,導致難以推廣和遵循。」於是,他和團隊參考大量文獻,以中醫整體觀的功能評價,開發康復成效的評價系統,建立國際通行的評估工具。

為了結合中醫康復技術和現代康復療法的臨床方案,他創建了中醫康復共性技術,制定中西醫結合認知、運動、疼痛康復方案,促進中西醫康復技術的融合和優化,繼而提升康復方案的水平和效果。

陳教授得知獲獎,表示相當高興和鼓舞,多年的努力和研究成果獲得各界肯定。他又認為獎項是對他在國際康復醫療工作的認可,對他而言特別具有份量。他認為,中醫邁向國際、中西醫結合是中醫藥發展的大趨勢,中醫理論在臨床方案上亦獲得認證,他很有信心中醫能持續發揮影響力。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陳立典教授在得獎學人講座上以「中西醫結合康復的創新與發展」為題,闡述他對於未來要完善中西醫結合康復工作,將有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的看法。

陳士林教授:開創本草基因組學研究

陳士林教授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首席研究員,同時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主任、中藥全球化聯盟副主席等職務。

陳教授通過基因組學和相關技術,為藥用模式生物、道地藥材研究、基因組輔助育種、分子鑑定、中藥活性代謝物合成生物學、基因數據庫構建等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他和研究團隊目前已完成了靈芝、人蔘、丹蔘、紫蘇、卷柏、穿心蓮、黃連等過百種藥用植物的全基因組測序,並在2021年推出集成數據庫「全球藥典草藥基因組數據庫」,收藏且可搜尋來自多國的傳統藥物基因組數據。他形容這個研究是給中醫藥學打開了另一扇窗,他和團隊堅持了18年時光,分析了一萬多種中草藥,才能清晰梳理各種草藥物種的鑑定。

此外,陳教授和團隊亦應用基因組遺傳信息為基礎,解析出高產量、高品質、抗病、抗逆等優良性狀的遺傳機制,再用以提高品質、加快育種進程,目前已成功選育人蔘、三七、天麻等優良品種,引證本草基因組學在輔助育種領域發揮重大作用。

陳教授對於獲獎感到高興,是對他和團隊努力的一份肯定。他認為中醫藥現代化相較其他領域現代化的程度,還是有一大段的落差。要解析中醫藥給世界理解是很重要,他的研究就是建立平台讓世界更能了解中草藥的價值和傳承。他對中醫藥國際化的發展亦充滿信心:「中醫藥數千年的歷史大部分都能保存下來,是人類歷史上最寶貴的財富。要是結合現代技術,好好利用中醫臨床經驗,相信會有更大的研究成果。」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陳士林教授表示今次榮幸獲頒國際貢獻獎,非常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日後會繼續努力讓世界更了解中草藥的價值和傳承。

「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由香港浸會大學於2011年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每屆頒發獎項給一至兩名在推動中醫藥國際化、或在中醫藥研究領域取得具突破性及獲國際認可成就的科學家和學者,旨在表揚他們的傑出成就,推動中醫藥發展,加快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步伐。

一如既往,今屆獎項由專責評審委員會負責遴選及評審工作,委員會由香港浸會大學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學者及科學家組成,在合資格的提名名單當中,根據獲提名人在中醫藥界別的貢獻、促進中醫藥國際化的成效、在國際的影響力等因素進行綜合甄選,獎金總額為港幣五十萬元。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秘書處
獎項網頁:https://scm.hkbu.edu.hk/cm-award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第六屆「張安德中醫藥國際貢獻獎」頒獎典禮暨得獎學人講座<br/>開闊中醫藥傳承新路徑 造福全球人類健康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cm.hkbu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hkbuscm
電郵: scm@hkbu.edu.h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