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程師的態度解決問題,任何挑戰都能找到方法。」走進資訊科技的世界,發展的可能性幾乎無限。對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信息工程學系校友謝啟信(Scott)而言,這句話不僅是人生信念,也是他投身資訊安全工作的初心。從少年時期對電腦的好奇,到投身網絡安全領域甚至創業,他始終以工程師的理性與熱情,守護企業與社會的數碼安全。他深信「熱愛與專業,是築起資訊安全防線最堅實的基石。」

被「駭客世界」啟發的少年夢
Scott笑說,自小就對電腦充滿興趣,啟蒙的原因其實很單純:「小時候看見大人打幾個指令,螢幕就出現變化,那種掌控感很神奇。」後來,他看了幾部以駭客為題材的電影,從此被資訊世界的無限可能吸引。升上高中報考大學時,他幾乎毫不猶豫:「那年25個志願全部與電腦有關。」最終,他如願考入心儀的中大信息工程學系。
他回憶說:「當年要進中大信息工程幾乎要3個A,是全港競爭激烈的學科之一。」嚴謹的訓練讓他體會到理論與實踐並重的重要性。「那幾年讓我建立了工程師的思維,遇事先分析、找根源、再設計解決方案。這種訓練影響我至今。」

寫程式模擬攻防 從漏洞中學習
在中大求學期間,Scott最難忘的,是那些為專案通宵達旦的夜晚。「有次和同學在電腦室寫程式,一寫就到天亮,那種從無到有的成就感令人難忘。」
真正啟發他職涯方向的,是一門跨學程的資訊安全課。「那是碩士班的網絡保安科目,我當時以本科生身分選修。課堂上要自己開發應用程式,然後互相嘗試入侵對方系統。」這堂課讓他首次體驗到駭客攻防的刺激與挑戰。「那種『站在對手角度思考』的訓練,讓我明白資訊安全不只是防守,更是一種預見與洞察。」這次經歷,成為他投身資訊安全領域的重要契機。
研究到實戰 在應科院磨練成長
完成碩士學位後,Scott先後在多間企業擔任網絡安全顧問,協助企業建立防禦系統及進行滲透測試。「那段時間讓我了解不同企業的資安現況,發現很多公司對網絡威脅的理解仍停留在表層。」
2015年,他加入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ASTRI),負責推動本地資訊安全研究與產業發展,期間統籌多項重要項目,包括「網絡風險資訊共享平台」(CISP)及香港首個大學級「Capture the Flag」(CTF)網絡保安比賽。他亦參與制定本地金融機構的網絡安全測試標準,並曾隨團前往英國央行交流,見識到國際金融體系對資安的嚴謹要求。
創業築夢 以情報為防線
多年研究與實戰經驗累積,讓Scott萌生創業念頭。2017年,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創立Advanced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Laboratory Company Limited(AdvSTAR),專注於網絡威脅情報分析與假網站偵測服務。
「很多企業面對釣魚網站或假網頁攻擊時,只能被動應對。我們希望提供更主動的防禦方案。」AdvSTAR以香港為基地,為政府部門、銀行及跨國企業提供資安顧問服務。「我們的工作就像醫學的預防診斷,提早發現系統漏洞,讓問題在發生前被修補。」
課程與業界標準緊密接軌
談及中大教育對他的影響,Scott認為最大的特色是課程與業界標準緊密銜接。「課堂內容涵蓋多個國際專業認證範疇,如『資訊系統安全認證專家』(CISSP)或『思科認證網路工程師』(CCNA),學生畢業後考取專業資格相對容易。」
更重要的是「工程思維」的培養。他說:「中大教的不只是技術,而是如何拆解問題、分析本質。這種訓練在創業後特別重要,因為創業以來每天都在面對未知的挑戰。」
科技日新月異 學習永不止步
身為資深從業者,Scott深知資訊科技變化之快。「我們這行畢業後還得不停考證、進修,不進則退。」面對人工智能(AI)技術的急速發展,他認為機遇與風險並存。「很多人怕AI取代工作,但我常說,真正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懂得運用AI的人。」在他看來,AI既是挑戰,也是資安的新防線。駭客可利用AI進行自動化攻擊,但AI同樣能協助分析龐大資料、預測潛在威脅。他直言:「資訊安全不是一套固定技術,而是一種持續更新的思維方式。而我們守護的不只是數據,更是每個人的信任。」
謝啟信(Scott)小檔案
.中大信息工程學課程畢業生
.曾創辦網絡保安公司AdvSTAR,成為創辦人之一
.現於著名網絡保安顧問公司擔任高級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