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入讀自資院校學士一般需達中學文憑試(DSE)「33222」成績(4核心科及1選修科),院校可酌情取錄未達標學生,比例最多5%,而早前有意見促當局放寬此比例。教育局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出,收生水平限制可確保學生整體學習能力不會有太大偏差,亦可盡量避免入學的學生因能力問題不能完成學業,浪費家庭、社會的資源及自身的寶貴時間。
現時自資院校可取錄不達基本門檻「33222」的文憑試考生讀學士,但人數不得超過課程收生人數5%,而8間資助大學沒相關限制。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問及教育局會否考慮放寬自資院校「非常規收生」5%上限。教育局長楊潤雄書面答覆稱,從課程質素保證的角度,限制錄取不符合最低入學資格的學生人數,可確保學生整體學習能力不會有太大偏差,以免影響教學質素,亦可盡量避免入學的學生因能力問題而需中途退學等。
明報國際升學規劃展2025 日期: 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 時間: 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地點: 九龍香格里拉蘭花廳 (尖沙咀東麼地道64號地下二層) 入場可獲《直資•私立國際學校全攻略》乙本 (價值$128) 立刻報名 |
宏恩基督教學院校長崔康常稱,着眼於5%上限沒有意義,因院校收生不多,即使放寬5%,可能只是收多幾名此類學生,認為教育局應重新審視「33222」入學門檻。
校長:33222門檻不科學
他說,由始至終,以「33222」決定學生入讀學士的門檻都不是好的標準,「有學生中文取2,英文5或其他科考得好,一向都大有人在」。他說,讀副學士毋須達「33222」,但不少人都可銜接至學士,且順利大學畢業,認為以「33222」定斷讀大學能力是「不科學、沒根據」。
此外,教育局稱推出了多項措施支援自資專上院校及其學生(見表),其中「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由2018/19學年恆常化,將每屆約1000個學額增至約3000個,涉及護理、建築及工程、檢測及認證等範疇;不過,該年度實際收生人數只有1817。
當局稱,大幅增加資助學額,雖吸引到多約一倍的學生修讀,但在其他學位課程的競爭下,收生比率亦受到一定影響。
教育局又指出,首屆SSSDP學生已於本年畢業,院校會於明年第二季提交獲資助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數據,助當局了解畢業生投身相關行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