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人變E人王詠茵尋找自我之旅 - 明報升學網

I人變E人
王詠茵尋找自我之旅

2025年 10 月 17 日

「以前曾經有過很多站在人前表現的機會,但我卻因缺乏自信而拒絕了。」王詠茵(Yan)形容自己中學時是個徹底的「I」Introvert(內向)人,性格內向,不擅於表現自我。升上大學,她不願繼續「摺埋」自己,自薦參加香港都會大學(都大)學生大使計劃(Student Ambassador-SA)。攝影、拍片、主持樣樣都積極參與,享受過程,更意外發掘自己的另一面。

I人變E人<br>王詠茵尋找自我之旅
Yan在HKMU學習期間收穫良多,性格變得更加積極開朗。

突破局限 主動爭取表現

勇敢踏出第一步是改變的起點。Yan在二年級鼓起勇氣申請都大學生大使計劃,該計劃有接近150名學生報名,通過幾輪篩選及面試,最後脫穎而出。演講、主持、活動策劃等培訓,對Yan而言是一個難得的考驗。容易「社恐」的她並不習慣在眾人面前發言,曾經想過退縮,但每次成功完成一個活動後,她都感到無比滿足。

一次又一次活動加強Yan的自信,促使她由幕後走到台前。「記得有次在都大就業博覽擔任司儀,當時因為麥克風出現問題,產生很大回音,影響整體表現。事後感到很沮喪,我覺得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學生事務處(SAO)職員亦鼓勵她再次嘗試。本來她只負責中文部分的講詞,但在大家的鼓勵下,Yan勇敢挑戰第一次以英文進行主持,最後順利完成,這次的經歷帶給她很大的勇氣,「原來只要肯嘗試,就能夠做到。」

享受台前幕後 帶來滿足感

「把握好每一次機會,盡自己所能表現到最好。」是Yan在擔任學生大使以來最深的體悟。學生大使活動多元化,Yan可在不同場合中發揮才能。一向熱愛拍攝影片的她表示:「SAO職員留意到我有相機設備,於是讓我嘗試參與SA活動的拍攝和剪接影片。他們還鼓勵我發揮創意,負責構思影片題材和內容。」

成為SA的第三年,她與朋友自發性構思活動提案,組織及策劃一場主題講座。不少年輕人對未來感迷茫,本身對YouTuber行業極感興趣的Yan,便想到邀請人氣網絡團體「小薯茄」在中環大館舉辦講座分享。活動以「擁抱平凡·追尋不平凡」為題,激勵學生探索自我,尋找更多發展可能性。

I人變E人<br>王詠茵尋找自我之旅
Yan與朋友一同組織及策劃活動,主動邀請人氣網絡團體「小薯茄」舉辦主題講座分享。

由I人變成「E」Extrovert(外向)人,是否更受歡迎?以前Yan不擅長社交,沒想到在大學卻意外結交了不少好友。「擔任學生大使是我做得最正確的一次決定,很多人覺得都大無『Hall住』,無『U-Life』。但其實只要有心主動參與學校活動,就可以結識來自不同學系的同學,大學生活會比想像更加精彩,自然也會喜歡這間學校,對MU有歸屬感。」

去年她還與一群SA參與越南及新加坡遊學團,參觀怡和迅達集團設於越南的工廠,以及新加坡Google辦公室,豐富海外學習經歷之餘,彼此亦增進了友誼。

Yan向來喜愛小動物,她除了定期參與香港愛護動物協會(SPCA)的義工服務,還與其他9位參加了SAO舉辦的「Me&U關懷社區服務計劃」的都大同學合作,拍攝關於動物棄養議題的影片。「自己拍片和與其他同學合作拍片真的很不同,因為大家思考方向和想表達的東西不一樣,如果欠缺溝通及尊重,就無法製作出讓所有人滿意的作品。」

在都大學習的時光,Yan的性格變得更加積極開朗,她享受參與活動,體會到與人溝通的樂趣。跳出舒適圈後,她發現其實比起埋頭工作,她更希望未來的職業可以有機會與人交流。她於都大就讀食品測試科學課程期間,Yan亦報名成為主題樂園園區的導賞員,「我希望可以不斷嘗試和接受挑戰,未來有機會亦想在食品研發、創意食品方面發展,接觸不同人士,發揮創意。」

I人變E人<br>王詠茵尋找自我之旅
Yan自2023年開始擔任都大學生大使,參加活動主持、攝影、拍片等不同工作,認識一眾大學好友。

王詠茵小檔案
‧ 香港都會大學食品測試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
‧ 2023至2025年度香港都會大學生大使
‧ 2024至2025  Me&U關懷社區服務計劃團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