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 明報升學網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
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成立逾三十年,致力培養優秀的計算機科學專才。學系目前提供三項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課程」(JS4412)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課程」(JS4468),及「計算數據科學課程」(JS4416),讓學生透過大學聯招選讀。課程經過精心設計,各具特色。該學系的教授及學生近年在國際比賽及頂尖論文獎上獲頒多項殊榮,學術成就斐然。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學生透過課程可接觸及應用各種先進科技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課程」涵蓋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開發範疇,學生在入學首年將先修讀核心科目,學習數據結構、程式語言設計、多程式設計理論等基本知識。他們在第一學年結束時,可因應個人成績及興趣,選擇專修計算機科學(CSCI)或計算機工程學(CENG)。兩個專修範疇各有特色,前者偏向以軟件為主,主要學習計算機科學理論,系統及軟件設計等;後者則偏向計算機硬件及軟件設計。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學系提供的課程各具特色,緊貼科技最新發展,迎合不同學生的興趣。

兩大專修 各有優勢

CSCI課程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生物資訊學、計算機與網絡安全、數據庫系統、信息系統、程序設計語言,以及軟體工程學等多個範疇,學生可按興趣選修不同的科目。至於CENG,則涵蓋計算機軟件及硬件範疇,如嵌入式設備、電路理論、邏輯系統設計等,課程內容亦有包括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教授相關的自動化軟件設計及應用。學系將會適當考慮學生的興趣,並盡量為學生提供其選取的課程。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課程涵蓋計算機硬件和軟件開發範疇

首辦人工智能課程 開學界先河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課程」在五年前設立,是本港首個人工智能學士學位課程。課程內容涵蓋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大規模計算系統和分佈式系統、自然語言處理、大數據分析等。學生藉學習數學、基礎科學、數據結構、統計學、算法、分佈式計算等,從大量信息中分析、推理和推斷知識。另外,學生亦有機會參與開發尖端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課程著重基礎數理、科學理論和實用的系統技術,並提供四個專修範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讀。

至於「計算數據科學課程」則是由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和統計學系攜手合辦和設計,讓學生同時掌握計算機科學與統計學兩大專業範疇的知識和技巧,並提供四個專修範疇供自由選讀。

畢業生受大企業青睞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畢業生出路甚廣,廣受各大企業歡迎。根據學系2023年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逾半畢業生投身資訊科技行業,當中有不少畢業生從事跟軟件工程相關的工作,他們受聘於大型國際科技企業,例如Google、IBM、微軟(Microsoft)等。亦有本科學生會在畢業後成為研究生,投身科學研究的工作,並在畢業後加入國際公司作科研及軟硬件開發。現時資訊科技的範疇廣闊,不論新創公司或是傳統的資訊科技公司均需要人才,學系的訓練可為學生打好基礎。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學系每年的開放日均吸引不少感興趣的學生到場

==============================

師生分享

學生參與國際科研比賽大放異彩
李浠同是中大計算機工程學(CENG)二年級學生,今年1月憑藉與同學一起研發的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頭帶,在Hong Kong Techathon+ 2024中勇奪銅獎。她表示,比賽參賽隊伍眾多,而且很多是來自海外及初創公司的團隊,競爭激烈,能夠獲獎感到非常難得。

李浠同和團隊研發的EEG頭帶能夠幫助傷殘人士自主操作手提電話,其原理是透過EEG頭帶收集腦電波,再傳送給AI進行分析,利用分析所得的數據發出指令,操作手提電話,如傳遞信息、觀看YouTube等,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和樂趣。

李浠同認為,科技日新月異,為人類生活帶來很大轉變,如智能家居、電動車相繼出現便是其中例子,並非常期待往後會有什麼新發明的誕生,亦希望自己能參與其中,因此報讀中大計算機工程學系,加上此科畢業後的前景不錯,對就業充滿信心。修讀這科給她最大的得着是學會解難能力及編程,當遇上問題時學會利用不同的數學公式及編程來解決,同時培養了批判性的思維模式,對於日常生活或未來工作都有一定幫助。展望未來,李浠同希望從事網站設計相關工作,亦會嘗試創業,開設初創公司,一圓創業夢。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李浠同藉比賽實踐所學,同時累積寶貴經驗。

憑嶄新研究入選IEEE會士
除了學生於不同國際大賽得到理想成績,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的教授在世界學術舞台上亦有傑出表現。其中何宗易教授於微流控芯片設計自動化的研究上有出類拔萃的表現,而獲選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2024年會士。

何教授表示,微流控芯片技術常應用於研發新藥物,以提高效率,然而傳統的微流控芯片靠人手設計,設計十分複雜,過程費時失事。何教授及其團隊針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將微流控芯片的設計、控制及檢測自動化,此舉不但能夠幫助藥物開發者提高開發效率,也可以促進藥物及疾病檢測的精確度。除了微流控芯片外,何教授目前亦致力研究先進封裝設計自動化的項目,望能解決可靠度的問題。

何教授自2021年透過政府「傑出創科學人計劃」獲邀來香港加入中大,並成立賽馬會「智能設計自動化」創科實驗室,致力將中大打造成新一代電子設計自動化技術和應用的重要中心。根據CSRankings全球電腦科學排名,中大在設計自動化領域自2021年以來持續保持全球排名第一位,此排名以全球頂尖電腦科學院校進行的頂尖會議作標準,是國際權威電腦科學學科排行榜。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何宗易教授憑科研成就入選IEEE會士

優秀研究獲頒論文獎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鼓勵教學人員從事研究,並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學系歷年來都有不少教授和學者獲頒國際論文獎項,徐宏教授是其中之一。他發表名為“Software-defined Network Assimilation:Bridging the Last Mile Towards 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with NAssim”的論文,便獲得ACM SIGCOMM 2022的Best Paper Award。這份論文由位於香港科學園的華為理論實驗室牽頭,共同作者來自北京郵電科技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等。SIGCOMM會議於1988年成立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計算機網路領域的頂級會議, 足見徐教授的論文備受高度推崇及肯定。

徐教授對於獲獎感到興奮及榮幸,他的論文以生產大規模網路中的配置管理作為研究課題,分析如何利用NAssim生成SDN控制器和數據模型,從而將NetOps由最繁瑣的任務中解放出來。NAssim是一種具備解析器框架的深度學習映射演算法,可將各種設備用戶手冊解析為初步配置模型,通過形式語法分析、模型層次驗證和經驗數據驗證來確認模型的正確性。徐教授指,這課題尚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值得研究,包括如何將AI應用到網絡管理上,非常值得探討。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br>師生屢獲殊榮 學術成就備受肯定
徐宏教授獲頒研究論文獎

==============================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課程(JS4412)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及英國語文達3級或以上
‧數學科達4級或以上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
‧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或數學延伸部分 (M1/M2) 等其中一科達 3級或以上
‧另加任何一科選修科達3級或以上(優先科目: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數學延伸部分 (M1/M2))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人工智能:系統與科技」工程學士課程(JS4468)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達3級或以上
‧英國語文4級或以上
‧數學科達5級或以上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
‧甲類新高中科目之中,最少兩科選修課達3級或以上(優先科目:生物、化學、物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部分 (M1/M2))

查詢
電話:3943 4269
網址:https://www.cse.cuhk.edu.hk/
電郵:ug-admiss@cse.cuhk.edu.h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