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一向是男性主導的行業,行內女生寥寥可數,何嘉敏正是其中一人。讀大學的時候要從眾多編程能力較強的男同學中脫穎而出,本已極具挑戰,加上她畢業後於港鐵──全球其中一個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任職工程師,可謂巾幗不讓鬚眉。一路走來不易,她笑言全因自己喜歡跳出舒適圈和把握每個機遇,加上中大信息工程的課堂為她奠下穩固的學術基礎,以致她能勝任不同的工作崗位,突破自己。
眾所周知,信號系統是指揮鐵路運作的中樞,直接影響數百萬乘客的安全。何嘉敏作為信號系統工程師,責任舉足輕重。「列車由信號系統指揮行走,所以我們必須進行嚴謹的測試,確保系統各方面都符合安全要求。」
然而,測試系統的背後牽涉極繁複的工程知識,必須具備針對性的專業技能方能勝任。回想工作經驗,她直言全賴昔日在課堂上學習的信號和工程的基礎知識,使她能輕易理解和應用信號系統的原理和技術,入職時比其他人更快適應工作。此外,何嘉敏日常工作中經常要處理系統協調、兼顧列車運行需求等問題,透過運用課程中訓練得到來的解難能力、系統思維和分析技巧,讓她得以作出明智決策應對挑戰。
難忘通宵工作 矢志服務市民
去年,全港市民翹首以待的港鐵東鐵綫過海段全面開通,這個大型項目可說是何嘉敏入職以來最艱鉅的任務。「當中我負責測試東鐵綫的新信號系統。由於東鐵綫全日營運,故必須等待凌晨2至4時的非行車時間才能進行測試,時間十分緊迫,要精準的時間管理,善用黃金兩小時的施工時間。」由於當時她正修讀信息工程學碩士課程,既要兼顧學業,又要通宵工作,基本上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加上要配合新綫的開通時間,每逢節日假期,她和團隊都必定在青衣車務控制中心埋頭苦幹,為通車付上最大努力。
通宵達旦數年,心血並無白費。還記得通車當日,她身處現場,最感動是聽到有市民讚揚行車時比從前寧靜,她笑說:「之前已知東鐵綫列車經過某些路段特別嘈吵,所以我們刻意在新系統的設計上,花了不少工夫降低嘈音。好開心市民真的感受到我們設計的用心。」看似微小的改變,背後其實付出了莫大努力,這份被認同的滿足感,推動何嘉敏繼續努力服務市民。
掌握最新科技知識 畢業學生出路甚廣
新綫工程牽涉部門眾多,難免遇上挑戰。她坦言,進行工程時須顧及實際營運狀況,所以過程中要與各部門緊密溝通,不斷協調改良,才能設計出一個適合香港鐵路的信號系統。因此,除了專業知識外,她表示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在工作中尤其重要。由於大學課程提供不少分組討論和小組研究的機會,故何嘉敏早已學會合作和溝通技巧,有助工作上與各部門協調。
完成東鐵綫新信號系統的建造及測試後,她負責東涌綫延綫的通訊系統及系統整合工作。何嘉敏參加了公司人才發展計劃,現時轉任經理-企業策略,工作性質截然不同。工程師轉換至策略性崗位,單是適應已絕不容易,但何嘉敏卻同樣勝任相關工作。她表示,因應公司積極應用人工智能提升營運及服務水平,她現在的工作是探索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實際應用及市場研究等分析,昔日課程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編程等知識,正好大派用場。「課程提供的良好學術基礎和知識於每個工作崗位都適用。」
她續言,信息工程課程內容包括最新的科技知識,如區塊鏈、加密貨幣、物聯網、雲端運算和人工智能等,全是未來科技發展的大趨勢。故畢業生出路十分廣泛,幾乎所有大型科企,如Microsoft、Meta及Google等均需要大量相關人才。畢業生也可自行創業,運用編程知識設計Apps和網站等。
由於工程界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領域,對於有志於入行的年輕人,除了具備解難和溝通能力外,何嘉敏認為保持學習的熱忱和好奇心,以及持續進修新知識和技能甚為重要。此外,工程項目牽涉範疇眾多,所面對的挑戰和壓力不少,年輕人應培養不畏辛苦的精神,願意付出額外的努力去克服困難。
=========================
何嘉敏小檔案
2015 | 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學士畢業 |
2015-2017 | 港鐵-見習工程師 |
2017 | 香港中文大學信息工程碩士畢業 |
2017-2020 | 港鐵-建造工程師–信號 |
2020-2021 | 港鐵-項目及工程拓展總監技術助理 |
2021-2023 | 港鐵-高級設計管理工程師 –機電 |
2023 至今 | 港鐵-經理–企業策略 |
2017 | 香港工程師學會傑出見習工程師獎-金獎 |
2023 | 工程及科技學會香港分會傑出女青年工程師獎-金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