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新聞與數碼媒體主修 回應人工智能發展大趨勢 - 明報升學網

浸大新聞與數碼媒體主修 回應人工智能發展大趨勢

數碼科技為人們帶來方便,為各類型企業帶來革新,傳媒行業生態亦隨著新科技發展的帶動而出現變化。新一代的記者不單要能寫、能拍,也要懂得利用數碼科技分析數據,從中尋找有新聞價值的資訊,再透過不同的軟件將資訊影像化,製作成一則完整兼充實的新聞故事。有見及此,近年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浸大新聞系)課程加入不少與科技有關的科目,「傳理學學士新聞主修」課程更已改名為「傳理學學士新聞與數碼媒體主修」,清晰反映課程內容,方便學生下選科決定。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新聞系課程「傳理學學士新聞主修」改名為「傳理學學士新聞與數碼媒體主修」
▲新聞系課程「傳理學學士新聞主修」改名為「傳理學學士新聞與數碼媒體主修」

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歷史超過五十年,各個課程一直因應全球趨勢而加入新元素,如學院核心課程選修科提供「人工智能及數碼傳播」,下學年更會加入「媒體設計及數碼應用」,教授數碼媒體互動設計及演算法等知識,提供混合傳播、媒體設計和計算機科學的訓練,期望學生對相關新領域有基礎認識。新聞系系主任劉志權教授表示,新聞系早在2018年與計算機科學系合辦全新專修「數據與媒體傳播」,課程結合新聞和電腦知識,包括新聞採訪寫作、數據處理及編寫程式等,培養學生的新聞觸角,同時提高他們的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日後不單可從事新聞業,也能投身數碼科技服務媒體。連同原有的「中文新聞」及「國際新聞」專修,新聞系現時總共提供三大專修課程予學生選擇。劉教授強調,課程雖然改了名稱,但主體不變,繼續有廣播新聞及財經新聞相關科目,為有志投身電視台和財經媒體的學生打好基礎。整體課程的覆蓋面比以往更加廣闊,無論學生強項是文科、商科或理科,都有心儀科目可供選擇。

新聞系系主任劉志權教授相信傳媒行業會出現新局面,鼓勵有志從事傳媒行業的年輕人不要氣餒。
▲新聞系系主任劉志權教授表示,媒體融合數碼科技是發展趨勢,課程培養學生的編採寫作、使用多媒體和處理數據的能力。

培訓學生具備多元技能

數碼科技的發展影響全世界,在媒體的應用亦愈來愈廣泛。劉教授認為,身處數碼年代,新聞系學生需要掌握採訪、寫作、拍攝及多媒體應用等基本功,即使不是「周身刀,張張利」,也要對不同範疇有基本概念及敏銳度,方能決定一則新聞故事的最佳呈現方式。故現時新聞系學生除了訓練寫作技巧和鍛煉邏輯思維,亦需學習攝影和製作影片,包括修讀「多媒體敘事」及「多媒體新聞學」,學習如何說故事、使用不同數碼平台發放新聞及數據分析,令他們日後能夠應付各種新媒體的需要,盡展所長。新聞系學生也需要涉獵歷史、政治、經濟及文化藝術等知識,因為每一個範疇都是環環相扣;學生更要培養批判思考、了解複雜事物、解難和創新的能力,這些都是新聞工作者的養分。

學生掌握各方面技能,有助提升就業機會。
▲學生掌握多元技能,有助提升就業機會。

做好守門人角色

劉教授認為,在資訊爆炸年代,假新聞比以前傳播得更廣、更快,加上本港社會處於意見紛陳的狀態,更加需要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能夠去蕪存菁,阻截失實消息散播。新聞工作者肩負守門人的角色,必須時刻緊守道德操守,確保資訊正確無誤,客觀持平。劉教授強調,近年虛假資訊氾濫成災,不是因為新聞媒體沒有做好把關,而是互動數碼科技的發展迅速,令很多人都可以隨便發放或轉發未經核實的信息。他認為,每一個社會要健康發展,都需要有專業和負責任的新聞工作者,為大眾提供準確無訛的資訊。

新聞訓練固然旨在培育學生投身新聞界,但劉教授認為,學生在浸大新聞系所學到的知識、技巧和累積的經驗,同時也能夠應用於不同行業和職位。他稱:「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天都身處媒體世界,各種大眾傳媒和社交平台不斷傳來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每一個人都更加需要認識及了解媒介如何運作,懂得分析和過濾收到的資訊,分辨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以及何為事實報道和個人意見,免被誤導。」他希望有志從事傳媒行業的年輕人,不要因為近年媒體經營困難而感到氣餒。事實上,新聞業緊隨科技發展而不斷調整經營模式,情況正在改善,也相信會有新局面,而這個行業對社會的貢獻和個人的滿足感,是其他工作難以相比的。

▲學習製作新聞節目是課程內容之一
▲學習製作新聞節目是課程內容之一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傳理學學士—新聞與數碼媒體主修(JS2350)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達3級
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達2級
兩門選修科目達3級

查詢

電話:3411 7490 / 3411 7889
網址:www.jour.hkbu.edu.hk
電郵jour@hkbu.edu.h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