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作育英才 充足訓練 毋懼疫情下教學挑戰 - 明報升學網

矢志作育英才 充足訓練 毋懼疫情下教學挑戰

近年,STEM熱潮興起,社會愈來愈重視科學教育,亦吸引不少對科學有興趣的年輕人投身教育事業。劉均健是其中之一,現於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任職生物科教師的他矢志以所學作育英才,培養下一代對科學的熱愛。

矢志作育英才 充足訓練 毋懼疫情下教學挑戰
劉均健形容,在學時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成為教師後無論在製作教材和教學方面更有信心。

劉均健是香港教育大學「科學教育榮譽學士」首屆畢業生,今年五月已獲聘為生物科教師。他自幼喜歡動物,回想在中四及中五考慮自己的前途時,自覺善於溝通及解釋事物,決定投身科學教育行業。為此,他比較過不同院校的師訓課程,有科學教育學士課程,亦有修畢理學士課程後再修讀一年制教育文憑的銜接課程,各有定位和特色。「當時我的目標很明確,只想當教師,加上聽聞一年制教育文憑課程競爭很大,不少學生無法成功報讀,所以我決定報讀教大科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修畢課程便擁有做教師資格。」

打穩根基 教學更具信心

劉均健認為課程提供的訓練學習對成為教師彌足珍貴:「教大科學教育課程是用五年時間培育學生成為科學教師,課程的教授既是科學家,亦是教育家,以身作則用最好的教育法,讓我們學習及借鏡,對教書或製作教材極有幫助。」

他續稱:「如果修讀其他大學的四年理學士加一年教育文憑課程,四年理學士課程是培訓學生成為科學家,再用一年時間快速訓練學生當科學教師。但是,教大的科學教育學士課程讓學生把科學理論及科學教育法在五年間分階段學習,逐步訓練我們成為科學家及科學教師,為教書打下穩固基礎。」

矢志作育英才 充足訓練 毋懼疫情下教學挑戰
劉均健期望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

善用網上學習 克服疫情限制

課程的實習更令劉均健大開眼界,他共實習了六個月,兩次實習均獲校長准許留任多一個月,故比其他同學實習四個月為多,更體會到疫情下的教學實況。他回憶說:「有學生父母在疫情下失業,學生失去經濟支柱。網上授課時發現學生根本沒有上課,原來是到快餐店打工賺錢幫補家計。作為教師如何用有限的資源幫助學生,這些經驗在書本理論上從來無提及,最後我決定用課餘時間幫他追回進度,以真心對待學生,學生是知道的。」
劉均健這種為教育無私付出的精神,他認為部分學習自教大教師。他指出,教大科學教育課程採用小班教學,現時一班約有14至18人,「教學團隊與學生幾乎是一比一,所以師生關係極好,更感受到教授們對學生的喜愛,學生的資源更多。」

現時,劉均健主要任教中三及中四級生物科。開學數月,教學給予他很大滿足感,尤其是看到學生成績進步,以及跟他們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不過,劉均健認為疫情下教學是很大挑戰。他婉惜地說:「生物科的野外考察相當重要,基於防疫理由,帶學生野外考察生物多樣性及環境有很多限制,所以至今未能安排。現時惟有編配好課堂時間,善用其他網上資源,一起觀看紀錄片教學,這比冷冰冰書本深刻得多。」劉均健任教的學校與教大同樣設有生態園,皆可用作教學,填補欠缺野外考察的不足。他期望疫情過後,能夠帶學生到田野考察,實踐讀書時學會的籌辦田野考察活動技巧,讓學生感受田野考察的樂趣。

此外,劉均健又稱他和不少同屆生物科教師都發現,學生用英文學習生物科有困難。因此,他在設計問題時必須注意英語詞彙的使用,要做到扼要準確,避免語言成為學習生物科的障礙。在教學上費盡心思,劉均健都是希望學生跟他一樣熱愛科學。

========================

劉均健小檔案
‧香港教育大學科學教育榮譽學士畢業生
‧現於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任職生物科教師

相關文章:
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教育學士課程 培育優秀科學及常識科教師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