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步入智慧銀行新紀元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與日俱增 - 明報升學網

香港步入智慧銀行新紀元 金融科技人才需求與日俱增

疫情改變了不少港人的日常生活。除了在家工作、借助網上會議工具開會、在家煮食或選擇外賣速遞外,很多人也加快適應銀行服務數碼化的進程。他們樂意透過使用更多相關服務,處理個人理財戶口、作網上投資、藉信用卡網購消費、以電子錢包付款等。隨着多間虛擬銀行正式開業,金融科技在本港的發展將漸趨成熟,業界對有關人才的需求亦只會與日俱增。

作為協助教育界培育金融科技專才的一員,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受到不少年輕人歡迎。
作為協助教育界培育金融科技專才的一員,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受到不少年輕人歡迎。

金融學院於香港各金融監管機構合作下成立。學院轄下負責研究工作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在今年5月發表「香港銀行業金融科技採用和創新」研究報告。報告發現86%的本港銀行已經或計劃將金融科技方案應用於各類金融服務。初步結果亦顯示,當銀行更廣泛應用金融科技,其成本效益將會提升,盈利也得到改善。展望未來10年,銀行有信心透過適應及創新,利用科技優化營運模式,保持核心銀行服務,不致被新的競爭對手淘汰。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表示,局方在2017年推出了多項措施,讓香港進入智慧銀行新紀元。部分措施包括:接通零售電子支付系統「轉數快」、引入虛擬銀行、推出「銀行易」以簡化監管要求和提升客戶體驗、加強跨境金融科技合作、提升金融科技研究和人才培訓等。「整體舉措旨在促進銀行業提升至更高水平,並把握銀行和科技融合帶來的龐大機遇,從而提高銀行產品和服務的質素。」

疫情加速金融機構數碼化

到了疫情出現,不少公司均安排員工在家工作,市民也減少外出,居家抗疫,更多利用電子渠道處理生活瑣事,如透過「轉數快」轉帳給家人、朋友及繳付帳單,以減少到銀行分行辦理。另外,市民亦會選擇以電子錢包付款,減少現金交易。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
香港金融管理局金融科技促進辦公室首席金融科技總監周文正

周文正續說,截至2020年9月30日,「轉數快」共錄得617萬個登記,較 2019年12月底增加了53%,相當於215萬個帳戶登記。在疫情下,該快速支付系統的使用量在今年首3季增長特別快。2020年9月平均每天處理426,000宗實時交易,相當於45億港元和6,800萬元人民幣,為去年底的兩倍多,亦較系統推出首個月即2018年10月,上升7倍以上。

此外,多間銀行指出在疫情期間,網上銀行服務使用量或電子交易數量有顯著提升。可見這次疫情除加速改變大眾使用金融服務的習慣,還進一步加快金融機構的數碼化。

產品受歡迎 金融科技成新常態

雖然今後的疫情難以預料,但有調查顯示,84%的香港企業希望在未來12個月內,至少使用一種金融科技產品或服務,高於過去12個月的67%。金融科技似乎不再是一種選擇,而是逐漸發展為一種新常態。

另外,去年有8間虛擬銀行獲發銀行牌照,直至今年10月初,7間已陸續開業,還有1間正進行試業。金管局會觀察虛擬銀行開業後的運作情況、用戶反應、市場接受程度,以及它們對銀行體系的影響,以考慮往後的發展路向。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因業界需發展金融科技相關服務,故要聘請具備有關知識的人才。為配合業界的招聘方針,一些本地院校紛紛開辦相關學士課程,並積極為學生尋找實習機會。周文正說:「作為協助教育界培育金融科技專才的一員,我們早於2016年已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計劃』,當中『空檔年』(Gap Year)的全職實習計劃,為來自各大專院校的學生,提供為期6個月至1年的全職實習機會,讓他們參與金管局、銀行和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的金融科技項目,兼且接受監管和科技方面的培訓。」

計劃推出至今,已有超過500名學生受惠,其中有不少學生於畢業後,投身金融科技行列。在2020至2021年度,局方與22間銀行(包括4間虛擬銀行),以及1間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合共提供約150個實習名額。局方於招募學員活動中,收到1,400多份申請,較去年升近兩倍。此況足以反映一點,就是愈來愈多年輕人希望朝着金融科技的方向,發展未來事業。

(本文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學生正參觀香港金融管理局,並聆聽專人的講解。
學生正參觀香港金融管理局,並聆聽專人的講解。

相關文章︰

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文理學士(金融科技)課程 培育金融與科技知識俱備的領導專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