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講求多元能力,若在大學階段,循序漸進發展跨領域素養,將大大提升職場優勢。香港教育大學(下稱教大)將於2025/26學年推出全新的五年制雙學位課程——「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及科學教育(榮譽)學士,該課程結合教育學、科學及綜合環境管理,透過跨領域整合,加上良好教育素養,畢業生不論作育英才或投身環境管理專業,也無往而不利。
雙學位課程的誕生,源於與時並進。該課程統籌陳志強博士表示,課程由昔日的「科學教育(榮譽)學士」及「小學教育(榮譽)學士—常識(人文及科學)」合併而成。「為配合中小學制改革,將原有課程革新為雙學位課程,以加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職場光譜更為廣闊,他們可以選擇做科學教師,亦可朝環境管理方向發展。」
「好老師」素質 於不同崗位影響社會
陳博士補充,課程協助學生建構多元出路外,更希望達成更大的願景。「教大的願景是『教育為本 超越教育』,強調教育不限於課堂教學,而是影響及提升整個社會。『好老師』素質及內涵適用於各行各業,如果社會及職場上,更多人才具備良好『教育』素養,便能夠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令社會更加美好,實現『超越教育』的目的。」
雙學位課程當中的「綜合環境管理」範疇,包含可持續發展的願景,他指,通過跨學科學習,學生能夠在教育與環境科學中找到連結。「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議題,學生整合知識後,有助將來在各領域中發揮,從小培養下一代的環保意識,例如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廚餘回收,由改變觀念及生活模式開始,最終大眾能夠將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切實地在生活中展現出來。」
情景滲透 著重跨學科連結
課程一大特色是「學科連結」,他指:「與其他類似課程相比,我們不會待最後一年,才加入教育相關的內容,而是在五年課程內,在教育課程內,加入環境的情景;在環境相關的科目中,加入教育元素。透過實際情境,有效地連結各學科,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自然地連繫環境與教育。」
他以「在教育中學習環境」為例說明:「在STEAM教學,會讓『環境』成為一個學習情景,例如要求學生設計可攜式儀器來測量溫度,並帶到中小學實習,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引導學生了解天台綠化,如何影響室內溫度及節能效果。這個教學模式有效將環境與教育連在一起,不致割裂。」
實習助走出舒適圈 確立志向
在雙學位課程中,實習環節佔重要地位。他指,每位學生都有三次實習機會。「在中、小學,各進行八星期實習;另有六至八星期,到環境相關公司實習,讓學生能夠在教學及環境管理專業上,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助他們發掘最適合的職業路向。」
他形容,實習往往令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曾有學生不希望成為教師,但實習後,發現教學能為學生帶來正面影響,得到學生的感激與尊重,令她充滿滿足感,找到教學熱情,後來這位學生更成為中學化學教師。」他指,這些例子多不勝數,也突顯實習的重要性。「許多學生未實習前,對教學或環境管理等職業持有不同印象。但當他們走出舒適圈,體驗真實的工作場景,往往能發現當中的美好及成就感,為未來職業生涯奠定基礎。」
兩專業領域 均渴求人才
就業出路方面,陳博士指,兩個專業領域皆求才若渴。「教育方面,小學常識科將分拆為『人文』及『科學』科,具備科學背景的教師更具競爭力。加上我們的課程涵蓋小學至中學整個科學教育領域,畢業生能以整全及宏觀的視角調整教學過程,有助他們的學生在各階段銜接及學習,助全面發展。」
他寄語,未來的教師須具備駕馭學習差異的能力。「在知識灌輸上,人工智能具備教育效能,但情感連結仍未能被科技取代,愛與關懷仍是教師不可或缺的特質。教師亦需因材施教,利用學生間的差異促進學習,提供個人化教學。」
在環境教育領域,他指,愛護環境的議題及關注度日增。「除傳統的NGO推動環保教育外,由於香港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生態考察及生態遊活動也日漸興起,近年政府、主題公園及企業等積極參與,對相關人才需求持續增長。具備環境知識及教育技能的人才可設計及執行生態遊,並根據市民的學習需求進行導賞和教育,不但提升大眾的環境意識,也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
課程資料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及科學教育(榮譽)學士雙學位課程(JS8011)
最低入學要求
‧ 中文科及英文科達3級或以上;
‧ 數學科達2級或以上;
‧ 一科選修科達2級或以上;
‧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達標;
‧ 生物/化學/物理,其中一科達4級或以上。
註:2025/26學年科學教育(榮譽)學士主修科目:化學
查詢
電話:2948 6886
電郵:dses@eduhk.hk
網址:www.apply.eduhk.hk/ug/programmes/iem_sci
============================
相關文章:從體驗中學習 奠定「實驗為本」教學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