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 核子及風險工程 兩大專業知識創未來 - 明報升學網

機械工程 核子及風險工程 兩大專業知識創未來

世界各地積極發展潔淨能源如核能發電,盼減少依賴石油及煤,保護環境;機械工程發展亦與時並進,改變人類生活模式。足見擁有機械、核子及風險相關工程知識的人才,可在不同崗位上,造福社群。中電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陳紹雄表示,兩項專業知識的應用範圍甚廣,相關人才工作機會並不局限在香港,可放眼大灣區各城市甚至「一帶一路」地區。

機械工程 核子及風險工程 兩大專業知識創未來
▲陳紹雄表示,通曉機械工程和核子及風險工程的人才勝任工作很多,出路廣。

機械工程的應用範疇廣泛,如大型基建、鐵路和機場運輸網絡、食肆、遊樂場,其中以自動化的機械發展空間最大。陳紹雄相信,機械工程在未來五至十年應有很強的發展勢頭,例如食肆以機械路軌代替人手傳送食物,既衞生也能減省人手,「內地亦有許多以機械人送餐的餐廳,可精準及快速地運送食物予客人」。此外,近年大熱的航拍機及無人駕駛飛機,也是機械工程及資訊科技結合的產物。

2019年11月3日(星期日)《高中生多元升學資訊日2019》
由星級教育顧問團隊,傳授大學選科分析、DSE應試準備,及海外留學資訊,助高中生應付12月JUPAS首次選科,籌劃本地及海外升學策略。
入場即送《2020 JUPAS 選科速遞》乙本,立即登記,以免向隅!

核廢料或消失

核能發電在世界各地愈趨普及,核子及風險工程,更是糅合能源與危機處理的專門技術。1994年,大亞灣核電廠投產,至今約提供香港總電力的25%,是本港能源供應的主要途徑之一。陳紹雄解釋,昔日本港燃料供應主要依靠石油及煤等天然資源,但既有耗盡的一日也有較大的污染;可再生能源包括風力或太陽能發電,雖然可取之不盡及零污染,但並非穩定可靠,因為無風或無陽光就會影響供電。核電雖非可再生能源,但供電可靠及穩定、成本低廉且零污染,是一種可靠供應的能源。

機械工程 核子及風險工程 兩大專業知識創未來
▲電力公司需要聘請熟悉核子及風險工程的人才(資料圖片)

許多人都聽過「核廢料」,認為核電並非零污染能源。陳紹雄表示,目前核電廠處理廢料主要以深層埋藏方式以防輻射,惟未來的技術會發展到連這些「核廢料」也可用來發電,「核廢料」或將會消失。不過核電對人類最大的威脅當然是核輻射洩漏,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導致大量居民接觸輻射喪生;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沒有人因輻射而即時死亡,全靠早已建立的危機處理措施。

因此,核子及風險工程涉及能源供應與安全的專門知識,核子技術持續改進的同時,也要顧及一旦出現事故後的應變方案。

發展機遇超乎想像

機械工程畢業生可到鐵路、機場、兩電一煤、工程公司或政府相關部門如機電工程署及路政署等工作。核子及風險工程畢業生則可任職電力公司、醫院或管理風險的政府部門如保安局等。陳紹雄解釋,醫院部分醫療設施如X光亦是使用核子技術,「核子技術不限用於核電」,同時風險管理則涉及公眾安全,需要政府部門的專才作出規劃。

機械工程 核子及風險工程 兩大專業知識創未來
▲機械人應用愈來愈廣,帶動對機械工程人才的需求。(資料圖片)

若能「跳出」香港,發展機遇更是超乎想像。陳紹雄表示,香港的高鐵已貫通內地,內地亦全速建設多條境內以及跨境的高鐵,同時不乏大型基建如機場及建築項目動工,極需要大量機械工程人才。大灣區亦已有14台核電機組運作,預計未來十年會再有四至六台投產,以及與內地關係密切的「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核子及風險工程人才不愁發揮所長機會。

國際視野添競爭力

本港的工程師學會設有機械及能源界別的工程師資格,陳紹雄指出,香港工程師備受世界各地歡迎,「雖然內地也不斷培訓相關工程人才,但香港工程師擁有較良好的國際視野與英語能力,在不同地區都有較大競爭力。」

擔任工程師多年,陳紹雄提醒畢業生,從事相關工作,需要專業知識、解說能力及邏輯思維外,也要有創新思維,「做工程不能按章工作,上司吩咐做123,你要有創新精神做出隨後的456,才能突圍而出,取得晉升的機會。」

相關文章︰
城大機械工程學系 洞悉科技大趨勢 培育專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