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為港人較少接觸的運動,現正在香港都會大學就讀護理學(精神科)課程的四年級學生馮沛穎(Cherie),另一身分是香港一級射箭教練。她自中學開始接觸這項運動,中途因樽頸位而出現的情緒問題曾使她一度想放棄,最後如願考取教練牌。Cherie希望藉著自身經歷,向大眾推廣精神健康。

Cherie是前香港青少年射箭隊代表,由兒時射中目標而獲得滿足感,成長到後來真正享受射箭帶來的喜悅。射箭運動主要分為反曲弓、複合弓兩大類。Cherie所訓練的反曲弓重視肌肉協調能力,有時需要進行適量舉重訓練。除了校內練習,她在放假時間也加強訓練,並積極參加不同比賽。目前香港本地定期舉辦射箭比賽,一般分為青年組及公開組,每年至少約8至10場。
挫折帶來負面情緒
然而經過數年訓練,Cherie遇上樽頸位,開始覺得射箭過程沉悶,成績停滯不前,後來慢慢形成情緒問題。「當時我真的太看重結果,給予自己很大壓力。當比賽失敗或者表現欠佳,就會哭泣。」
曾經想過逃避,但Cherie不忍放棄多年的訓練成果。幸好教練從旁協助疏導情緒,教導她在射箭前作呼吸訓練,放鬆心情,幫助加強信心。Cherie決定放下一切,保持正面及享受過程的心態,逐漸減低射箭的壓力。後來成績轉好,於是她拾級而上,備戰考取教練牌。「希望將自己多年來學到的東西,透過教學回饋別人。」
Cherie認為,不論做任何運動,都需要享受過程,雖然比賽獲獎的一刹那很光輝,但只有堅持,才能真正體會到運動持續帶來的喜悅。讀書期間,Cherie兼職教練工作,閒時在私人機構教成人及小童班。
醫院實習增進專業技能
因射箭訓練遭遇情緒問題,回想中學階段,Cherie也曾經目睹同學受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困擾,種種經歷促使她關注精神健康。在都大學習期間,她積極參與校外實習,在青山醫院、東區醫院工作,接觸長者、智障人士等不同類型病患。
她認為,普遍大眾對智障人士存有偏見,但部分患者可生活自理,經過訓練後甚至能獨立及正常生活。Cherie在醫院實習時,學習透過不同方法訓練患者生活技能,幫助日後融入社會。在東區醫院實習,Cherie同時接觸普通科及精神科護士工作,加強專業護理知識,以及溝通協作技能。
加強社區推廣工作 冀消除大眾偏見
都大提供各式各樣課外活動,Cherie連續三年成為校內學友計劃(Peer Mentorship Scheme)導師,透過舉辦聯誼活動,支援非本地學生融入校園生活。校外方面,她曾參與新加坡領袖遊學營、紐西蘭交流團、加拿大短期課程等,開闊眼界之餘,同時發掘個人潛能。Cherie同時是2023/24年度「創明天獎學金」得主,參加北京當地交流,參觀大型機構及企業,認識不同行業的營運模式,感受當地商業、科技等行業發展現況。
Cherie盼望,畢業後在醫院當一名精神科護士。隨著人口老化,精神疾病將變得愈來愈常見。她計劃,未來走進社區多作推廣,例如在老人院、不同機構舉辦活動,增加大眾對精神病認知。「希望未來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包容度更高,並提升對精神健康議題的關注。」
馮沛穎(Cherie)小檔案
‧ 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學榮譽學士(精神科)課程四年級學生
‧ 2021/22年度護理及健康學院院長嘉許得主
‧ 2023/24年度「創明天獎學金」得獎者
‧ 2023/24年度自資專上獎學金計劃才藝發展獎學金得獎者
‧ 2023/24年度香港都會大學全人發展獎
‧ 2022至2025年度香港都會大學學友計劃學長導師
‧ 2019至2023年度香港青少年射箭集訓隊隊員
‧ 香港射箭總會一級射箭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