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冠威 電影作導師 演藝成就導演夢 - 明報升學網

周冠威 電影作導師 演藝成就導演夢

「電影是我的生命導師,拯救了我,給我人生方向,讓我學到愛和寬恕,我常問自己可為電影付出多少。」《幻愛》導演周冠威(Kiwi)年少時有這個想法。後來他排除萬難,入讀香港演藝學院(演藝),朝着導演夢逐步進發。今天,經歷一步一腳印的Kiwi,不但擁有事業與獎項,更重要是夢想在電影史中佔丁點位置的小小心願,經已達成了。

周冠威 電影作導師 演藝成就導演夢
▲以電影作生命導師的導演周冠威有一心願,就是希望可在電影史中佔丁點位置。

Kiwi自言年少時個性反叛、自卑和孤獨,曾想離家出走。喜歡自學而覺得「教育不是為了考試」的思維,使他無心備戰中五會考。「我以看電影麻醉自己,最厲害曾一天看五齣電影。但觀賞《2001太空漫遊》後,開始有興趣找尋生命奧秘和人生方向,漸漸有了生存動力,甚至打算自學電影。」學校社工鼓勵他追夢,送他電影刊物《藝訊》,恰巧讓他看到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的招生廣告。
可惜,他會考成績未如理想,只能望門興嘆。惟有投身社會,當過跟車搬貨工人,也曾在連鎖錄影帶租賃店任職店務員,營營役役地過日子。他撫心自問﹕「既然認為電影是生命導師,並立志將生命投放在電影上,那麼我能為修讀電影而重考會考嗎?」結果,三度參加會考,成績仍未能助他考入演藝。Kiwi未有放棄,打算先讀預科,以更高學歷投考演藝。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收到學院的面試邀請,亦能把握機會,打開通往當導演的大門。

眼界大開 認識導演之心

Kiwi從前多看歐美電影,入讀演藝後開始有系統地欣賞其他大師的作品,明白電影的境界原來可更大更遠,也包含很多可能性。「猶記得在學院圖書館裏,我不但經常跟導師和同學進行討論,研究不同學術課題,還善用豐富館藏,一併研讀三位大導演﹕布紐爾(Luis Bunuel)、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及英瑪褒曼(Ingmar Bergman)的傳記,以了解他們的創作心路歷程。越讀越覺得自己愛電影,越想當導演。」

Kiwi選擇以導演為主修,深深體會到對人好奇,方可拍出好電影。他指出,導師一方面藉電影講解拍攝技巧;另一方面,教導何謂導演的心。舉個例子,若拍攝某角色哭泣,導演不一定要拉近鏡頭,放大那人,其實可選擇拉遠鏡頭,縮小那人,代表給他空間與關懷,同時把這份關懷傳遞予觀眾,這種領悟更啟發Kiwi往後的作品。

周冠威 電影作導師 演藝成就導演夢
▲演藝開辦首屆電影製作藝術碩士課程時,周冠威重返母校進修。圖為其母出席他的畢業禮。

不同崗位 充分實踐所學

2004年,Kiwi以一級榮譽畢業,畢業作品《嫲嫲的房門》獲頒學院最佳導演獎。翌年他在演藝擔任客席講師,其後參與製作短片《樓上傳來的歌聲》,且勇奪多個本地及國際影展獎項。期間,他曾擔任場記、剪接、電影《霍元甲》製作特輯的導演及《樹大招風》副導演等崗位,有機會充分實踐昔日所學。

童年孤僻的他認為,那些工作帶來的滿足感在於可跟團隊一起完成整個項目和累積很多寶貴經驗。「在不同製作裏,我需要面對各種年紀與性情的人,必須好好適應,以便溝通及合作。」

一路走來,他苦等籌拍長片的機會,正好時任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告訴他,演藝開辦首屆 電影製作藝術碩士課程,畢業作品是長片規模,促使他決定重返母校進修。最後,他導演的首套劇情長片《一個複雜故事》,榮獲藝術發展局藝術新秀獎,兼獲邀在第37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他坦言,進修讓他學懂駕馭長片,包括更複雜的劇本與人物關係。

相信電影 足可改變人心

近年,Kiwi在業界獲不少提名和獎項,如憑執導《十年》其中一個故事,獲頒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以《幻愛》在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到六項提名,包括最佳導演;該片更是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推薦電影之一。另外,片中男女主角也拿下該學會大獎的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女演員殊榮。Kiwi說﹕「拍片非為獎項,但要重視成品。學院常有一種講法﹕身為導演應做自己最嚴厲的批評者,電影拿獎只因有助宣傳。此外,有前輩導演笑說他曾提攜我這個新導演,而我則透過《幻愛》提攜新演員。」換言之,獎項對Kiwi來說,其實蘊含推廣和傳承的雙重意義。

Kiwi幾年前與一名監製兼編劇創辦公司「光籽電影」。身為過來人,他想提醒有志入行的年輕人,雖然電影業前景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但請嘗試不要把它放在首位來衡量,反而應思考自己的人生是否值得為電影藝術付出。「我深信電影的價值和力量,足可改變人心,所以值得我付出。」

周冠威小檔案

.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導演)及電影製作藝術碩士
.「光籽電影」創辦人之一
.《十年》獲頒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幻愛》獲頒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大獎推薦電影

相關文章︰
演藝電影電視學院 國際水平專業培訓 為業界注入新動力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