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月前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共融週」(IDEA Campaign),以「共融與科技」為主題,透過展覽、工作坊、互動遊戲攤位等多項活動,展現如何透過創新科技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效能。踏入活動第六個年頭,城大邀請到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擔任開幕典禮主禮嘉賓,見證大學多年來在推動校園共融上的努力及成果。
城大學生發展處每年舉辦「共融週」(IDEA Campaign),透過展覽、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宣揚校園多元共融的訊息。其名稱蘊含着城大對關愛校園的理念,取自「Inclusion共融」、「Diversity多元」、「Equity平等」、「Awareness關注」的首個字母,藉此盼望大學社群和公眾了解到彼此之間的共通和差異、打破隔膜、學會互相接納及尊重。
宣揚多元校園 提高對殘疾人士同理心
今年是城大第六年舉辦「共融週」,開幕典禮當天邀得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城大校長郭位教授、副校長(學生事務)陳漢夫教授、協理副校長(學生事務)盧鐵榮教授、學務長鍾樹鴻教授及學生發展處處長黃志添博士主禮,並分享城大推廣社會共融的理念。
致力推動校園共融文化的郭位校長為典禮致開幕詞,表示城大能夠營造融洽的校園氛圍,學生及教職員都功不可沒。他認為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共融校園,需要每一位成員學習欣賞他人的強項、體諒其限制及平等對待大家。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先生分享曾接獲一宗有關歧視視障人士的投訴:事主邊拿着手杖邊看手機,被市民誤會他裝盲騙財。此事令朱主席了解到單靠科技幫助殘疾人士並不足夠,還需要提高公眾的同理心及增加他們對科技共融的認知,而「共融週」正正能補足到這兩點。
開幕典禮更邀請到香港共融樂團與城大數據科學碩士畢業生伍靖陶以大提琴、小提琴及鋼琴合奏多首悠揚古典樂曲,獲郭校長讚揚一眾表演學生才華洋溢。
運用科技改善SEN學生生活及學習效能
城大副校長(學生事務)陳漢夫教授表示,今屆「城大共融週」以「共融與科技」為主題,期望透過一連串活動闡述如何運用現今科技改善SEN學生的生活及學習效能。活動亦邀請到城大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的初創公司展示新研發的「自動變形輪椅」,以及其他為SEN學生所研發的科技成果。同時,大學邵逸夫圖書館亦鼓勵同學透過不同的科研項目發揮潛能和創造力,當中包括與視障同學共同研發3D燈塔模型,結合科技及創新意念,推廣燈塔古蹟保育。
此外,今屆「共融週」設有的互動遊戲攤位可讓參加者親身體驗SEN學生如何利用智能機械人、虛擬實境技術(VR)和手機應用程式等工具協助學習。城大希望是次活動能加深大學社群對SEN學生之了解,共同建立共融校園。
城大其中一名視障學生蔡樂詩於活動中分享自己過往學習點字時遇上的困難。隨着科技發展,視障人士現在可以利用不同的輔助軟件學習,而樂詩平日會使用文字轉換語音軟件,聽取電腦顯示的文字資訊;亦會使用點字顯示機讓學習過程更順暢。
軟硬兼備支援SEN學生
城大致力支援學生在學術領域上追求卓越,而陳副校長指目前大學主動採取全方位措施及投放額外資源去完善學習環境,例如購置言語治療及教育心理學家服務、添置自動門和可調校高度的桌子等無障礙校園設備,務求讓逾百名SEN學生能在大學有效學習。
心理輔導組的SEN主任於新學年前會與個別學生會面,了解他們的狀況和學習需要,為個別學生預備調適措施,再與相應部門接洽支援安排。如有任何困難或需要,SEN學生可直接向主任反映或尋求協助。主任亦會與學生「共融大使」攜手於開學前為SEN新生舉辦迎新日,帶領他們認識校園中的無障礙設施和各個支援部門,冀助他們適應大學新生活。
共融大使關懷SEN同學
心理輔導組每年訓練一班熱心服務的同學成為「共融大使」,讓他們在校園推廣共融及關愛訊息。擔任共融大使的余斌晴同學認為他們在「共融週」中同時扮演參加者和推動者兩個角色。一班大使既能透過籌備共融活動於校園推廣關懷文化,又在活動中學習與不同的SEN學生溝通,了解他們所面對的困難,從而學懂體諒與協助,體驗共融之道。
另一方面,大學推出了「朋輩支援計劃」並為學生提供個別專業支援訓練,例如:言語治療、社交小組等,讓他們發揮互助互愛精神,讓SEN同學更融入社群。
持續推廣校園共融文化
城大學生發展處心理輔導組定期舉辦活動、工作坊及講座予學生,加強大家對特殊教育需要的認識,在校園甚至社區傳遞「平等、共融、多元」訊息;大學亦會為教職員提供適當的培訓,提升同事支援SEN學生的能力,幫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陳副校長預告城大將於2022年2月再次舉辦「共融週」以推廣種族平等及文化共融的理念。大學未來亦會圍繞少數族裔、性小眾和長幼共融等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以打造一個更多元共融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