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吸納新血 環境管理人才需求日增 - 明報升學網

業界吸納新血 環境管理人才需求日增

氣候變化、極端天氣、綠化劇減,環境生態保育已成為世界議題,可持續發展也是全球大趨勢,對環境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完成環境管理相關課程的畢業生,不但可以選擇在環保團體或機構工作,還可以在政府、工程公司、商業機構,或跨國企業發揮所長。

業界吸納新血 環境管理人才需求日增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環保與可持續發展是全球關注議題。

環保促進會行政總幹事何惠萍在環保業界工作逾20年,她認為本地和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都愈來愈高,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的重要性在當今社會日益明顯,並且被視為公司和組織的核心價值。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需兼顧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於不同的領域也需要環境管理的專業人才。環保產業不受地域限制,並且涵蓋了不同的範疇,包括環境監測、污水處理、廢物管理和回收、空氣污染控制、碳審計、綠色能源,以至環境影響評估等等,相當多元化。這些除了與可持續發展相關外,亦同時是ES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和商業活動中有著關鍵作用。

環境管理課程畢業生都能勝任這些工作崗位,或者專注於某個特定行業或產業,繼續鑽研和進修,成為該領域的環保專才以確保個人、企業和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工作崗位多可按志趣發展

無論是廣泛涉獵多個範疇,還是專注於某個特定領域,環境管理課程的畢業生都有很多發展機會並將可持續發展及ESG理念融入到教育、工作和生活中。

業界吸納新血 環境管理人才需求日增
何惠萍指,通曉環境管理的專才能勝任不同崗位工作,有很多發揮機會。

何惠萍指,在任職的機構中,除了行政部門外,幾乎全體員工都是環境管理或環保科學課程出身,職位如項目經理、主任和聯絡工作人員。她認為,即使不同性格的畢業生,也能找到發揮所長的崗位,外向和溝通能力強的畢業生可以擔任不同團體和機構之間的協調、協商工作;若不擅辭令,亦能擔任研究和分析工作,探索具可持續性的解決方案,甚至參與開發創新科技去解決環境問題。

她以環保團體為例,需要與政府決策部門、專業組織、商會等保持緊密的聯繫和溝通。「這個工作具有挑戰性,因為接觸的範疇很廣,需要面對不同界別的人士,所以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她也提及,團隊合作精神在這個工作中非常重要,透過團隊合作可以鍛煉領導才能,並學會應對壓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面對的大型項目,覆蓋面很廣,需要兼顧和平衡各方的需求和不同持份者之間的利益,必須從不同角度作考量。從構思到執行,以至看到成效,整個過程都充滿挑戰。」

只要抱有熱誠並相信自己所做的事能夠貢獻社會,就能堅守目標和方向,找到工作的意義。何惠萍認為,如果工作獲得認同,滿足感更是無可比擬的。地球環境的變化讓更多人開始關心環保議題,即使以往不認識環保團體工作的人,也開始了解他們推動的議題。「看到年輕的同事充滿熱誠地工作,社會上對環境生態保護的討論聲音也日益增加,甚至有人感謝環保團體帶出不同的思考方向。」這份滿足感是何惠萍二十多年來工作的動力。
何惠萍認為,畢業生在工作中有機會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有人可能喜歡研究政策、有人喜歡考察自然環境、有人喜歡研發能源、有人喜歡進行推廣。隨著綠色科技和知識日新月異,他們可以在找到興趣後繼續學習和成長。她又指,「我們機構內既有年輕的00後,也有資深的60後員工,在同一團隊下,他們可以互相交流經驗和觀點,不同背景和年齡的人也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環保是挑戰也是機遇

以往,當談起環保時,很多人可能只會聯想到植樹和廢物回收等具體的行動,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環境破壞對地球造成的傷害,並認為環保只是紙上談兵。然而,現時大家已經意識到環保是國際議題,我們不僅需要從個人出發,還需要聯合不同的夥伴一起思考解決方法、制定防範措施,並落實推行。何惠萍比喻地球就像人的身體,每個器官都需要健康才能擁有強健的體魄,一旦某個器官出現問題,例如發展中的國家製造污染和耗損能源,大家就需要共同努力去保護這個器官,否則就會導致全身一起受害,沒有一個器官能獨善其身。當然,環保界面對的問題錯綜複雜,涉及多個界別和團體,解決起來困難重重。我們不能一步登天,只要畢業生願意投入工作,勇於分享自己的見解,不斷累積經驗,相信他們前途無限。

=========================

相關文章︰
教大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 裝備學員跨學科技能知識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