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畢業生投身政府 以所學服務社會 - 明報升學網

統計畢業生投身政府 以所學服務社會

失業率、人口數目、就業收入中位數、CPI、GDP……種種數字與我們日常生活以至香港發展息息相關,這些數據的採集和整理全是由政府統計處負責。由外勤隊伍收集資料,到內部統計人員編寫統計程式進行運算,以及分析、演繹數據,統計處工作極具挑戰性。統計學系畢業的統計處處長余振強表示,從事統計工作並非代表每日對着冷冰冰的數字,反而有機會深入認識政府各部門的運作,拓闊眼界之餘,其工作更是輔助政府施政的關鍵。

統計畢業生投身政府 以所學服務社會
余振強(中)與中大副校長(教育)兼統計學教授潘偉賢博士(右一)和統計學系系主任宋心遠教授(左一)合照。

與香港經濟、民生相關的數據,如本地生產總值(GDP)、消費物價指數(CPI)、人口結構數字等,都是由政府統計處負責。統計處所得數據,亦並非單純作媒體公布之用,商業機構、學術界,以至學生個人都有需要用作研究。統計處處長余振強表示:「統計數據最重要的作用是協助政府及社會各界進行以數據為基礎的研究、討論、規劃及決策。」

統計畢業生投身政府 以所學服務社會
余振強早前在深圳舉行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統計論壇」中致辭。

不同崗位 適合年輕人發揮

統計數據涉及大量資料收集、處理和分析,余處長形容統計處工作繁重,需要大量人手;目前統計處政府職系中,主要分為專業人員「統計師」、半專業人員「統計主任」和「外勤統計主任」,統計主任主要負責統計運算、編寫統計程式等工作,學歷要求基本為專上學院畢業;外勤統計主任則主要外出收集數據,即傳統的問卷調查等,DSE畢業生即有資格申請。而「統計師」作為管理級專業職位,要求學歷較高,需有碩士學位或學士學位及具備兩年相關工作經驗。為工作需要及培訓更多大學畢業生成為統計師,處方特設合約職位「研究經理」,同為管理人員職級,持有統計學士學位的畢業生可經此累積經驗,進而考取統計師資格。

余處長正是從統計師步步晉升成為統計處長,見證香港官方統計工作的發展。他形容統計師是專業人員,需清楚了解數據分析專業程序,同時亦是組別主管,負責管理由數十至百多人的團隊,處理人事、行政工作;統計師亦是項目經理,負責調配資源和人手。余處長表示:「統計師除了要有良好統計學基礎,時間、資源管理能力亦很關鍵,因為要處理多個同時進行的統計項目,加上官方統計的公布時間不能更改,統計師的項目管理能力更顯重要。」

統計工作總被形容為經常面對大量數據、數字,變化不大;但原來統計處工作同事有機會被調派到政府不同部門,例如衞生署、社會福利署、教育局、規劃處等的「統計組」。「同事能見識政府不同部門運作,這些經驗很難得。」余處長說:「同學們不要有錯誤印象,以為統計只是面對大堆數字,實際上我們的工作是在幫忙塑造香港未來,這正是滿足感所在。」統計處同時提供大量培訓,讓員工與時並進,更鼓勵同事參與海外訓練、出席國際性會議,種種機會拓闊員工眼界。

懂科技更要懂得說故事

統計畢業生投身政府 以所學服務社會
余振強於2016年以高級統計師身分在「科學為民」的公開講座中介紹統計處首次以無紙化的數據搜集方式而進行中期人口統計。

科技日新月異,對各行各業皆有影響,余處長最深刻是在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時,首次引入平板電腦以無紙化方式進行外勤數據搜集,無論在實行和管理方面都是極大挑戰;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高速發展,余處長認為對統計工作是百利而無一害:「統計師要靈活運用各種統計分析工具,現在只是工具增多了,最重要是不時更新自己的『工具箱』。」相比起新科技帶來的衝擊,他更重視統計專業人員要培養出高質素的數據分析和整合能力,即良好的「說故事能力」,將統計數據演化成任何人也能明白的資訊。「所有統計師第一日入職,我都會安排與他們個別詳談,要他們知道在工作中將會面臨甚麼挑戰,要如何面對。我鼓勵同事創新,對部門的不足作出優化改善,同時要堅持做出來的統計數字不偏不倚,為社會作出貢獻。」余處長說。

=========================

相關文章︰
通曉統計學 數據分析專才競爭力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