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珊瑚保育探究科學知識 以嶄新教學法點燃學習熱情 - 明報升學網

藉珊瑚保育探究科學知識
以嶄新教學法點燃學習熱情

2025年 10 月 31 日

個性外向的郭睿琪喜歡與人交流,中學時代參與一次義教活動,讓她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和意義,從此立志成為一名育人的教師。為了實現夢想,她在中學畢業後,便報讀香港教育大學的「科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現整合為新課程「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及科學教育(榮譽)學士雙學位課程」)。經過五年的教師培訓,她不但掌握了成為科學老師所需的專業知識、態度與能力,更在學期間一次戶外考察,激發她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點燃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藉珊瑚保育探究科學知識 <br>以嶄新教學法點燃學習熱情
郭睿琪老師致力通過嶄新的教學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郭睿琪目前任教於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擔任化學科教師。她對教學工作充滿熱誠,而且勇於創新。一年前,她向學校申請在校內設置珊瑚缸,獲得學校教授以及校長大力支持,並全力推動,因此成立了一支珊瑚保育小隊,讓學生通過飼養珊瑚,了解環境變化對生態的影響,同時活用已學會的科學知識。「學生們需要定期監察珊瑚缸內的生態環境,如測試水質的酸鹼度、調控燈光的強弱與光譜,以及控制水中養分含量,以確保珊瑚在適合的環境生長。」

郭老師續稱,傳統化學科教學模式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缺乏實踐經驗,難以理解化學知識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通過飼養珊瑚,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化學在實際環境中的應用,更明白環境變化對生態的影響,這種實踐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除了打理校內珊瑚缸,郭老師亦會帶學生參觀西貢海外珊瑚保育機構,認識在本港水域的珊瑚品種,藉此喚起他們對珊瑚保育和環境保護的關注。

藉珊瑚保育探究科學知識 <br>以嶄新教學法點燃學習熱情
學生觀察珊瑚缸內珊瑚生長的情況,了解環境變化對生態的影響。

潛水考察經歷 成啟發創意教學契機

郭老師將飼養珊瑚作為教學的靈感,其實是源自大學時代的親身體驗。當時,一位教授在實驗室設置珊瑚缸,研究珊瑚白化現象,這引起了她的興趣。後來,經教授邀請她加入教大潛水隊,參與珊瑚普查,了解香港水域珊瑚的生長狀況,並分析環境變化對其影響。這段經歷使她對海洋生態產生興趣,甚至參與校外機構的海馬蹤跡搜尋研究。各種考察活動讓郭老師明白到從實踐中學習,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佳途徑。因此,她成為教師後,努力構思和設計能夠讓學生領略科學探究樂趣的活動。

專業知識與實習並重

郭老師認為,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同樣重要,教大課程為學生提供有系統而全面的培訓。專業知識方面,除了學習化學,亦要涉獵生物學知識,使其能夠同時任教化學和生物兩個科目;教學經驗方面,學生有兩次實習機會,分別到不同類型的學校任教。「我曾於直資中學和一般津貼中學實習,接觸不同類型的學生,並嘗試不同的教學模式,從中學會如何根據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策略。」郭老師續稱,豐富的實習經驗令她有更信心和能力應對教學上的挑戰。

藉珊瑚保育探究科學知識 <br>以嶄新教學法點燃學習熱情
郭老師期望學生透過科學實驗,從實踐中學習。

給未來教師的建議

對有志投身科學教育專業的學生,郭教師建議他們選擇修讀教大科學教育學士學位課程,因為畢業後可同時取得學士學位和教師資格證,符合成為正式教師的入職要求。課程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讓學生累積較多的教學經驗。雖然學生也可選擇先修讀其他科學學位,再攻讀教育文憑課程,以達到學位教師的門檻,但教育文憑課程通常只能提供一次大校實習的機會,能累積的教學經驗相對較少。

她談到未來目標,表示會繼續探索新穎的教學方法,例如引入人工智能(AI),讓學生嘗試進行模擬科學實驗,藉助科技激發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郭睿琪小檔案

.香港教育大學科學教育榮譽學士課程畢業
.現於優才(楊殷有娣)書院任職化學科教師


==========

相關文章:

教大綜合環境管理(榮譽)理學士及科學教育(榮譽)學士雙學位課程
跨領域整合 擴展就業出路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