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爭奪科研人才,香港如何突圍而出?根據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本港多間大學在反映國際化的海外教研人員和學生比例,均名列前茅。然而,許多海外優秀學生畢業後都離港發展。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去年推出港幣五億元的大型創新創業計劃「HK Tech 300」,正正為大學培育的新一代科研人員和海外人才,提供多一個留港發展的吸引力。
科研人才落腳城大
HK Tech 300由培訓、投資到協助產品轉化落地,以至邀請多名工商業家、企業家等擔任創業導師,提供全面支援,吸引人才在港成立初創公司,加速香港創科發展。
城大校長郭位教授說﹕「城大的科研成果及創新項目屢獲國際殊榮,對社會的影響力有目共睹。」他很高興HK Tech 300幫助城大學生、校友和年輕科研人員實踐他們的科創夢。
強化環保竹材 創業導師牽線
來自印尼的王家鴻(Andy)的初創故事便源於他在城大攻讀機械工程。他解釋﹕「學系陸洋教授的授課內容加深了我對材料學的興趣,奠定我的發展路向。」Andy向教授毛遂自薦參與研究,成為研究助理。
他們運用環保材料科學,設計出強度比天然竹材高逾三倍的「超竹」,獲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在HK Tech 300種子基金支持下,兩師徒更與團隊創辦「超竹有限公司」(Super Bamboo),繼而獲計劃的天使基金投資,進一步把實驗室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他們更透過HK Tech 300創業導師、創科實業聯合創辦人兼非執行董事、香港工業總會前主席鍾志平博士的穿針引線,幫助擴展人脈,將研究成果帶入建築行業,並正繼續設計嶄新竹材產品。
檢測研發 揚威海外
加拿大籍的Shishir Venkatesh博士是城大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校友,與團隊創立「寶特拉實時檢測有限公司」(Portalyze),針對不同疾病和細菌感染,提供快速、準確、靈敏度高和穩定的診斷測試。團隊憑這技術獲得2019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並成功獲得HK Tech 300天使基金,以及創業導師香港工業總會會員、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杜偉樑在商業發展和專利方面的指導。
Shishir選擇於城大攻讀博士,源於同系副教授Roy Vellaisamy博士在有機電子學方面取得的成就,他說:「香港的自由學術氛圍,加上大學鼓勵跨學科合作,造就不少具多元背景的科研團隊。」
多元文化 放眼全球市場
另一隊獲HK Tech 300天使基金投資的Zeta Motion,由來自德國的城大創意媒體學院校友Wilhelm Klein博士,與來自越南的同系校友及友人創辦。他說﹕「香港的多元文化是創造力蓬勃發展的沃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相遇,往往激發創新想像。」
他們銳意結合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技術,以低於現時人工智能技術的成本,提供具實時品質監控及遠端管理功能的系統,推進製造、醫療及娛樂等行業發展。他們自家研發的系統目前在英、美、日本及香港等地的工廠及醫院應用,並正逐步招募亞洲區內的科技專才加盟,計劃與亞洲、歐美的企業開展合作。他們的創業導師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邱達根不但與他們分享創業路途上寶貴經驗,更傳授有效地向投資人作商業簡報的心得。
匯聚環球人才 完善創科生態
來自澳洲的城大化學系博士生Thea Bradford及其團隊,剛憑項目「人工海岸線修復的生態工程解決方案」獲HK Tech 300種子基金,希望活用生態工程技術,促進各地的人工海堤和防波堤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復修,同時減少未來沿海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主張「教研合一」的城大積極推動多元教研環境,匯聚全球優秀學者及科研人才,為科研種子提供豐富土壤。根據史丹福大學公布的排名指標,城大有逾170名論文被高度引用的教授,獲列為全球排名前2%的科學家。城大HK Tech 300亦透過資金與指導,推動初創團隊將研究落地轉化,完善創科生態圈,成為海外科研人才留港發展的動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