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大學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延續「有教無類」理念 - 明報升學網

都會大學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延續「有教無類」理念

面對就業市場的瞬息變化,在職人士需不斷增值,才能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新挑戰和提升競爭力。香港都會大學(都大)於去年今日(9月1日)改名,以助大學拓展,但教育初心未變,改名同日成立公開進修學院(School of Open Learning),成為大學第七所教學學院,統籌遙距及兼讀制課程,專為非全日制學生整合學習資源及提供支援服務,延續大學「有教無類」的使命。

都會大學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延續「有教無類」理念
一眾主禮嘉賓主持儀式,慶祝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學院全面支援兼讀學生 豐富學習體驗

都大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指,大學初成立時全港只有兩間大學,當時社會對遙距及兼讀制學位課程的需求非常殷切。隨着本地的高等教育課程逐漸普及,都大全日制的學生早已超越兼讀及遙距課程的學生,因此大學於去年重新命名為香港都會大學,以切合大學的現況及發展策略目標。他強調大學並不「忘本」,多年來秉持「有教無類」的辦學宗旨,為有志進修的人士提供兼讀及遙距教育優質課程。因此於重新命名的同日成立公開進修學院,統籌兼讀和遙距課程。他續稱,都大目前非全日制學生超過8,000名。

公開進修學院首任院長李錦昌博士表示:「學院旨在為開放學習模式進修的學生提供一站式教學服務及支援平台,同時強調學生的全人發展。」 他指,兼讀制學生可透過學院集中處理行政事務、查詢學習資訊,也可透過線上通訊軟件、電話、社交平台等途徑,與學院保持聯繫。

以往修讀遙距課程的學生缺乏機會接觸同學及導師,因此學院加強學術輔導,安排導師定期與學生溝通,提供學習建議及指導等。此外,學院亦就時間管理、掌握讀書和考試技巧等主題拍攝短片和進行講座,同時開設學習解惑室,為學生解答疑難,提供全面的學術支援。學院的目標是為學生提供豐富、有效及愉快的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過去一年,學院舉辦了各類型的學生活動,例如組織學生義工隊,舉辦不同主題的工作坊等。

都會大學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延續「有教無類」理念
香港都會大學學術副校長關清平教授(左)及公開進修學院院長李錦昌博士表示,公開進修學院成立的初衷,是為非全日制學生整合教學資源,並提供全面學術支援服務。

因應就業市場開辦課程 推動教學創新

都大一向重視教育質素,不斷審視及改進現有教學方法,以達至精益求精。李錦昌博士指,公開進修學院設有開放及創新教育研究所,並以「開放教育」及「教學創新」為兩大研究重點。他續指,「開放教育」推動遙距學生進行線上學習,並將為學生提供「高效混合式學習」(agile-blended learning)方法,滿足他們對高效率學習的需求。

「教學創新」則利用大數據技術,透過數學模型預測學生未來的學業情況。李錦昌博士稱,該項研究工具能夠找出需要學習支援的學生,讓導師及時提供輔導,跟進學生的進度,現時該工具已廣泛應用於所有都大學生。
李錦昌博士認為,香港作為知識型社會,在職人士需要不斷增值,才能免遭市場淘汰。他指,學院開辦不少具備特色及實用性的課程,涵蓋多個行業範疇。關清平教授補充指:「市場瞬息萬變,知識需要不斷更新,港人對持續進修及專業教育的需求會愈來愈大。」他指出,目前都會大學開辦多項課程緊貼不同行業發展,未來有意增設更加具有針對性及實用性的短期課程,以滿足市場的進修需求。

都會大學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延續「有教無類」理念
公開進修學院舉辦多元化學生活動,組織學生義工隊、主題工作坊等,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慶祝成立一周年 未來加強國際合作

展望學院未來發展,李錦昌博士表示,學院將積極與不同國際院校合作,透過參與領導開放式學習的教學研究及發展,促進國際遙距教學創新。他期望,學院會進一步加強現有課程結構,並透過學制改革,於學士學位課程中引入必修核心科目,協助學生裝備自己,應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及工作環境。

都大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日前該學院舉行周年典禮,並邀請教育局長蔡若蓮博士作主禮嘉賓之一。她讚揚都會大學秉承「有教無類」辦學宗旨,過去30多年來,在遙距教育及培育社會人才方面擔當重要角色,讓不少有志進修的人士獲得接受高等教育機會。蔡局長形容,都大為無數學生開啟知識大門,掌握社會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寄望都會大學日後可為香港及國家培育更多人才。

都會大學公開進修學院成立一周年 延續「有教無類」理念
學院院務室特別安排於平日晚上及星期六日開放,方便在職學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