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歷史文學士課程多角度探究 培養敏銳分析能力 - 明報升學網

中大歷史文學士課程
多角度探究 培養敏銳分析能力

讀史的意義在於「鑑古知今」,借助前人智慧,認識今天世情。研習歷史亦可訓練批判思考和多角度分析能力,應用於任何工作皆能派上用場。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開辦的歷史文學士課程,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歷史,感受有別傳統的史學研習新體驗。

中大歷史系為學生提供選科指導,圖為系主任黎明釗教授與學生分享選科心得。
中大歷史系為學生提供選科指導,圖為系主任黎明釗教授與學生分享選科心得。

歷史科過去予人着重「死記硬背」的印象,大量的歷史事件、各種的人物時序需要牢記,難免讓人感到枯燥乏味。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謝偉傑博士指,以往中學歷史科偏重史學知識的傳授,特別是歷史的時、地、人,近年情況有所轉變,讓學生通過史料解讀訓練批判思維和分析能力。這種訓練正是中大歷史系課程的焦點所在,學生要學習從龐雜的史料中尋找線索,觀察歷史的變化,加以歸納和分析,提出觀點與見解。過程中,可鍛鍊多角度分析、資料處理和文字表述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歷史系畢業生具備的特質和優勢。具歷史視野的多角度分析能力更可應用於日常生活各個層面,謝教授以股票投資為例,對影響股價變動的政治、經濟因素的分析,往往需要從歷史的脈絡中了解,歷史思維的訓練在當中可派上用場。

謝偉傑教授指出,研究歷史可訓練分析能力,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皆可派上用場。
謝偉傑教授指出,研究歷史可訓練分析能力,無論從事什麼工作皆可派上用場。

宏觀視野看歷史

中大歷史文學士課程強調「從世界看中國、從中國看世界」,學生既要學習中國歷史,也要涉獵世界歷史。謝教授解釋,這種課程設計讓學生充分了解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之間的發展脈絡,同時明白在世界歷史進程中中國歷史所扮演的角色,從更宏觀、更全面角度探究歷史。課程備有不同類型和範疇的科目供學生按興趣自由選讀,包括政治史、經濟史、地方史、社會史和文化史等。系方近年銳意在課程中加入比較史和公眾史學的元素,深化學生史學知識的層面。
謝教授指出,比較史顧名思義是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歷史,針對特定課題,探究歷史發展的異同;公眾史注意從平民角度探究歷史,研究跟大眾息息相關的史學課題。謝教授以其任教的「古代日常生活史」為例,內容重點不限於歷史上一般百姓的衣、食、住、行方面,更注意提出古人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醫療衞生、信仰、官司訴訟等問題。從而讓學員對古人生活有多角度及更親切的了解。

學生參與田野考察,走出課堂學習。
學生參與田野考察,走出課堂學習。

學習不只局限於課室

配合公眾史教學,系方安排學生進行田野考察,由導師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考察歷史遺跡,或透過口述歷史方式搜集史料,作出分析和研究。謝教授稱,系上導師會帶領學生到新界北區,考察原居民的歷史;亦會與學生一同遊走港島區,了解當中的城市發展與歷史變遷。田野考察讓學生走出課室,從而令學習更生活化並有更多趣味。
另外,課程設有暑期實習計劃,安排學生於暑假期間到不同機構工作,其中包括學校、博物館、傳媒、出版社和政府部門,汲取實務工作經驗的同時,親身了解不同行業的工作情況,確立求職就業的目標和方向。除了暑期實習計劃,校方每年亦會舉辦境外交流活動,安排學生到外地院校修讀課程,或跟不同文化背景人士交流。歷年來,學生足跡遍及中國內地、台灣、法國、意大利、土耳其等地。學生通過境外交流可以擴闊眼界,培養國際視野,對日後求職就業皆有幫助。

學生參與暑期實習計劃,協助保存文物。
學生參與暑期實習計劃,協助保存文物。

 

就業出路選擇多

中大歷史系畢業生出路廣,謝教授指出,除了擔任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外,亦有畢業生在博物館任職,負責策展和推廣;傳媒機構和出版社亦吸納了不少畢業生。歷年來均有畢業生加入政府,在不同政府部門工作。畢業生倘若對學術研究有興趣,可繼續深造,攻讀哲學碩士或博士學位。
中大歷史系設有「中大卓犖歷史發展基金」,從兩方面資助和鼓勵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本科生可向基金申請資助,到海外搜集資料進行畢業論文的研究。學生畢業後如有意繼續到外國深造,亦可向基金申請學費資助。此外,中文大學還設有其他獎學金計劃,以嘉許和表揚學業成績優異的學生。
中大歷史文學士課程歡迎任何對歷史學有興趣的學生報讀,謝教授提醒,同學們即使沒有選修中國歷史科或世界歷史科也可報讀,收生以文憑試最佳五科成績計算。

課程畢業生出路廣,可勝任不同的工作。
課程畢業生出路廣,可勝任不同的工作。

==================================

課程資料

中大歷史文學士(JS4056)
最低入學要求:
.中國語文科及英國語文科3級或以上;
.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2級或以上;
.任何兩科選修科3級或以上。
查詢電話:3943 7117
網址:www.history.cuhk.edu.hk
電郵:history@cuhk.edu.hk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