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 明報升學網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大學是培養人才的搖籃,也是推動研究的基地。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教研並重,屬下七大學系匯聚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多年來致力推動不同範疇的研究,涵蓋歷史、語言翻譯、媒體、亞洲研究、犯罪學,以至公共政策。當中有不少新穎有趣和具啟發性的研究題材,值得大家留意。

 

有效傳播健康資訊 促進公眾關注及減低恐懼

這一年多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除了醫學專家和科學家全力應對是次危機,不少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者亦貢獻自己的力量,當中包括健康傳播學者致力促進溝通,彌合科學家和公眾之間的認知鴻溝。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學人員及研究)、傳播及媒體講座教授黃懿慧指出,進行健康傳播研究,目的是與健康資訊受眾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令信息傳遞更及時和全面,同時向政府、衞生部門及傳媒建議適當的政策方案,做好防患措施,幫助社會更快回復「健康」。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學人員及研究)、傳播及媒體講座教授黃懿慧認為,發布健康信息需要及時、主動及一致,而且決策者須妥善在促進公眾關注和減輕他們恐懼之間取得平衡。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教學人員及研究)、傳播及媒體講座教授黃懿慧認為,發布健康信息需要及時、主動及一致,而且決策者須妥善在促進公眾關注和減輕他們恐懼之間取得平衡。

 

反思空間不均等問題 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一座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與城市規劃息息相關。然而,世界各地不少城市存有諸多空間不均等、資源錯配的問題,當局卻未有全面考量。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張曉玲教授早前發表有關紐約市空間不均等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研究,期望喚起各方注意,推動城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張曉玲教授認為,城市規劃應以市民作核心考量因素,才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張曉玲教授認為,城市規劃應以市民作核心考量因素,才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人機優勢互補 數碼人文以新角度鑑古觀今

科技進步,電腦與資訊科技在人文學科的應用愈來愈廣,革新了固有的研究模式,也為學術研究帶來新視野和路向。近年興起 「數碼人文」 (Digital Humanities)的概念,在兩岸三地華文學界漸受注視。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徐力恆博士是這方面的專家,他期望運用個人經驗在學術界推廣數碼人文,促成更多合作,凝聚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參與研究,推展研究成果。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徐力恆博士認為,數碼人文為人文學科研究帶來新視野,他期望在香港推動相關發展。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文及歷史學系助理教授徐力恆博士認為,數碼人文為人文學科研究帶來新視野,他期望在香港推動相關發展。

文字記下城市點滴 傳承文化反思生活

遊歷外地時,我們會特別留意當地有趣的人和事。回到香港,大家又會否留意身邊點滴,並透過各種形式保留此時此地的回憶?城市文學以想像和描繪去建構及記錄屬於這片土地的人生百態,傳承文化與記憶;生活寫作就是透過作者回憶和感受生活,深入細膩地以筆尖記錄個人經歷。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李曉恩博士研究城市文學多年,並在課程中引入生活寫作,引導學生撰寫社區街坊的故事,使珍貴的集體回憶與不同年代及社區的生活文化得到保存。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李曉恩博士鼓勵學生多探究各種寫作風格,還要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記錄城市面貌,反思生活。

網購成趨勢 網上評論影響消費抉擇

網購已成為不少人的生活習慣,無論購買生活用品、電子產品,或是外遊前預訂酒店,只要上網就能輕鬆辦妥。我們決定購入一項產品或服務前,除了參考商戶提供的照片外,亦會留意其他買家事後撰寫的評論。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助理教授黃冠雄博士的研究發現,評論提及的重點、屬正評或負評,以及內容具體程度,均會影響評論的可信度,左右潛在消費者的決策,影響商戶的市場營銷。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助理教授黃冠雄博士的研究發現,有三大文本特徵會影響評論可信度,同時提供不同的建議予消費者及商戶,以面對資訊爆炸年代。

從早期華文報章探索香港翻譯史

香港早期的報章除了提供新聞及社會資訊,亦有不少娛樂性內容,例如翻譯和連載西方偵探小說;此外,當時報章已有不少廣告,包括從西方引入香港的產品宣傳,如西藥廣告等。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翻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李波博士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翻譯史及文學翻譯,他發覺香港雖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但沒有太多針對翻譯史的研究,故開始探究早期華文報章翻譯的偵探小說及西藥廣告,發現箇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翻譯及語言學系李波博士的研究,主要探索香港早期的翻譯史。

了解反社會行為 減緩鄰里滋擾問題

只要有人類群居的社區,便有機會出現與住屋相關的「反社會行為」。這些行為會對居民及社會造成不同層面的影響,例如鄰里糾紛、社區不和諧,甚至有住戶因而訴訟等。處理反社會行為應該從了解問題癥結著手,如果居民積極改善有關情況,便能為社區帶來正面影響。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邱勇博士進行與住屋相關的反社會行為研究已超過十年。他指出,反社會行為會在公屋、資助房屋及私人住宅等不同形式的居住環境中發生,其中較常見的問題包括﹕隨處棄置或亂丟垃圾、噪音滋擾及高空擲物等。有關行為的成因主要有三個﹕(一)個人因素,例如居民教養質素較差、未必懂得在密集環境中與人相處,或者有精神問題、社交障礙;(二)社會因素,即住戶濫用公眾地方已成常態,模糊反社會行為的界線;(三)環境因素,例如大廈的建築設計,以及居民組織、房屋委員會或管理公司如何訂立和執行住戶守則,亦與反社會行為息息相關。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學系副教授邱勇博士指出,與住屋相關的反社會行為,會影響住戶身心健康狀況及社會混亂等。

罪犯側寫 神秘面紗與現實應用

懸疑推理電影的調查人員走進案發現場,尋找蛛絲馬跡,抽絲剝繭,再透過「罪犯側寫」(Criminal Profiling)推斷疑犯的犯案手法、動機,甚至精神面貌和性格,智破奇案,情節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罪犯側寫並非大家所想的神奇。專門研究罪犯側寫的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陳慶泉博士直言,罪犯側寫未必每次也能找出罪犯,但可讓我們了解嚴重罪案的背後成因,防患未然,避免同類型案件再次發生。

陳慶泉博士醉心研究罪犯側寫,過程中有不少有趣發現。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副教授陳慶泉博士醉心研究罪犯側寫,過程中有不少有趣發現。

飲食文化成軟實力 全球各地相互影響

俗語有云「雞髀打人牙骹軟」,食物不但具有最基本的果腹作用,還可顯示享用者的社會地位及身分,甚至可視作一種軟實力,發展美食外交。此外,食物何解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亞洲食物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個別食物的文化邊界日漸模糊,當中出現了甚麼爭議?來自東南亞的家傭在港人日常的飲食文化裏,又扮演甚麼角色?我們可從學者的研究心得,找到箇中答案。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陳玉華博士指出,不同的食物群體皆能造成影響,如政府能力大,可制訂糧食政策;龐大的食品機構則可操控市場價格,但其他群體依然擁有某程度的能力與影響力。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亞洲及國際學系副教授陳玉華博士指出,人人均是食物演繹和參與者,而不同的食物群體皆具有影響力。

解構歷史 探索中國傳統女性不一樣印象

中國傳統女性一直予人備受壓迫的印象﹕女性在古代男尊女卑的社會中,往往受到家庭束縛,生兒育女被視為女性的天職,不但要相夫教子,還要三從四德。不少人認為中國古代女性都是生活悲慘、受盡壓迫的一群。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文及歷史學系一級導師盧嘉琪博士形容,這只不過是性別史的一部分,並非所有中國古代女性也如此坎坷,她們的際遇受到階層、年齡及身分等因素影響,女性生活仍有多姿多采的一面。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七大學系教研並重
香港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中文及歷史學系一級導師盧嘉琪博士研究中國女性史多年,有很多有趣的發現,顛覆我們對中國傳統女性的印象。
返回頂端